懸劍之下,韭菜之路:醫療制度的反脆弱幻象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ustela
V1
V1
文章: 123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06 9:26 am

懸劍之下,韭菜之路:醫療制度的反脆弱幻象

文章 mustela »

懸劍之下,韭菜之路:醫療制度的反脆弱幻象

金蓋紅

「你們要以公平為準繩,以公義為準則。」——以賽亞書 28:17

國家說它有決心。它為罕見疾病的藥物支付一劑一億元,第一年編列十三億,立法院更「破例」追加二十億。這些話聽來溫柔,聽來堅定,如同聖殿中的誓言。但在醫療制度的現場,它卻像一道選擇性的光,只照亮個案,不照亮結構。

罕病藥物的高額給付固然體現了對個別生命的重視,但同時也暴露出一種制度性的冷漠——對於每日在急重症戰場上耗損的醫師群體,國家選擇沉默。它不願花錢改善內外婦兒的執業環境,不願調整健保給付結構,不願面對五大科人力崩潰的現實。它寧願不斷開後門,製造公費生,限定他們走進那些「五大皆空」的科別,然後用情緒勒索與道德綁架,鼓勵更多年輕醫學生投入這些沒有前景的領域。

這不是照顧病人,而是消耗醫師;不是守護生命,而是犧牲青春。罕病藥物的給付,是對個案的救援;而醫療制度的崩壞,是對整體的遺棄。當制度願意為一劑藥物付出一億元,卻不願為一位外科醫師的執業尊嚴付出一分保障,那麼這個體系,已不再是醫療,而是政治化的象徵工程。

台大外科拍攝感人肺腑的招募影片,以「搶救摯愛」為名,訴諸情感,召喚理想。但年輕人不是沒心,他們只是看得更清楚。他們知道,這些影片背後,是工時失控、待遇失衡、風險無限的現場。他們知道,這些「摯愛」的故事,若發生在自己身上,制度不會給予同樣的溫柔。

而另一端,是那位執行陰莖增大術的外科醫師。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他曾在三軍總醫院、台北市立婦幼醫院服務多年,綁約、奉獻、忍耐,等到解約,終於自由,卻發現外科的生存空間早已被健保給付壓縮成一條死巷。他不是不懂風險,他只是沒得選擇。他不是劊子手,他是制度的棄子。

這場醫療事故,不只是個人墜落,而是整個體系的告白。它暴露了制度的反脆弱幻象——表面穩定,實則脆弱;表面進步,實則崩潰。整個醫療體系就像是一條細繩,懸在頭頂上的劍——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位醫師與每位老百姓的頭上。它不斷提醒我們:你隨時可能被割斷,不是因為你犯了錯,而是因為制度從未改過。

而韭菜從哪裡來?從那些年輕學子而來。他們年輕,什麼都不懂,只知道醫學系是光榮,是穩定,是社會地位。政府遞上一紙公費契約,說這是榮耀,是保障,是社會責任。但這不是契約,是賣身書;不是保障,是綁約;不是榮耀,而是沉默的交易。

這紙合約,像浮士德與惡魔的簽約——以青春換資源,以自由換承諾。簽下去的那一刻,命運已被寫定。十年、十二年,偏鄉、部立、五大科,無從選擇,無法回頭。他們以為自己在追求醫術,卻發現自己被制度吞噬。

「你們要按公平審判,不可偏袒窮人,也不可看重有權勢的人。」——利未記 19:15
但這個制度偏袒情緒,看重象徵,忽略勞動,遺棄現場。

真正的改革,不是拍影片,不是情勒,不是綁約,不是象徵性加碼,而是重建制度的尊嚴。是讓每一位醫師,不論科別、不論地點,都能在合理的環境中執業。是讓醫療不再是犧牲,而是選擇。是讓「搶救摯愛」不只是口號,而是制度的承諾。

否則,這場懸劍之下的韭菜之路,只會不斷重演。不是因為誰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制度從未誠實。

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場預言。
這不是一場改革,而是一場審判。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制度。這就是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

你——無論你是醫師還是老百姓——不要以為你能逃出那把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它不是還沒掉下來。
是你還沒聽見它落地的聲音。
而當你聽見那聲音時,已無處可逃。
min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4642
註冊時間: 週六 10月 13, 2012 8:39 am
表達感謝: 41 次
擁有感謝: 18 次

Re: 懸劍之下,韭菜之路:醫療制度的反脆弱幻象

文章 min »

這是一條不歸路?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