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保單虧了 代簽業務員要賠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回覆文章
頭像
TCL
V2
V2
文章: 2262
註冊時間: 週六 6月 02, 2007 1:53 pm
來自: 後山

投資保單虧了 代簽業務員要賠

文章 TCL »

投資保單虧了 代簽業務員要賠

‧聯合理財網 2008/10/30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單居然能「理賠」投資虧損?

壽險業最近很頭疼,因為投資型保單已被聰明的保戶發現有「賠付投資虧損」的漏洞可以鑽。保險業界傳出,有一家以銷售投資型保單為主的壽險公司,在短期內被保戶大量以「非投保人親自簽名」的主張,申請賠付投資虧損,已有壽險業務員一共經手30張投資型保單被要求理賠虧損,平均一張保單賠付50萬元,一下就賠了1500多萬元。

壽險業者表示,如果保戶舉證當初購買保單時,保單「非要保人或被保險人親自簽名」,且保單招攬人員沒有確實登錄在保險公司名單內,就有可能成功獲得賠付;不過這些保單以保險經紀人、代理人公司,或者依賴保險經紀人、代理人銷售投資型保單的壽險公司較多。

金管會保險局主任祕書吳崇權昨天表示,也許有一些零星的個案成功被申請理賠虧損,但金管會並沒有聽說業界出現大量賠付投資型保單虧損的案件。但他表示,壽險業務人員及經代人員若能落實銷售規定,就不會發生非保戶親簽這種爭議。

全球投資市場大崩盤,很多投資人都想把虧損補回來,但不管是投信、銀行業銷售的基金、債券或連動債各式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都會以當初投資人親自簽署合約內容或風險聲明書,強調這是投資人的自主投資行為、盈虧自負,金融機構不會負起虧損責任。

為什麼唯獨保單有漏洞可以鑽?竟然連投資虧損都可以賠?其實這也要怪保險業自己。壽險業者表示,根據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相關規定,「若保單非要保人、被保險人親簽」,「招攬人員沒有登錄在銷售公司」,「或銷售時的招攬人員非要保書上的招攬人員」,因為都已違規,這張保單契約可能自始無效。

壽險業者表示,投資型保單賠付投資虧損,以保險經代公司出現最多,因為這兩年壽險公司為節省人力成本,將銷售通路重點放在保險經代,尤其是投資型保單更以保險經代為主力;但部分保險經代公司除未嚴格要求「保戶親簽」外,也沒有落實業務人員的資格登錄,因此某甲可能以為自己是透過A業務人員買保單,但後來發現拿到的要保書,是B業務員的名字,這樣也是違規。

業者指出,一般保戶的「保險知識」根本不夠,這波在業界掀起的投資型保單賠付投資虧損風潮,已讓壽險業很緊張,怕是有心人士在煽動;也有保險經代公司要求若發生賠付虧損狀況,會向原推出保單的業務人員追回這筆金額。

【2008/10/30 聯合報】
沒有公義就沒有是非
頭像
TCL
V2
V2
文章: 2262
註冊時間: 週六 6月 02, 2007 1:53 pm
來自: 後山

Re: 投資保單虧了 代簽業務員要賠

文章 TCL »

保單免親簽?拉保險陋習 終現惡果

‧聯合理財網 2008/10/30



【聯合報╱本報記者孫中英】
台灣人投資任何金融產品都須親自簽名,例如去銀行開戶,或者買基金、連動債,都會簽署同意書或指定用途信託等契約;但偏偏買保單時,要保書上的名字最後不是自己所簽。保險業長久以來不能落實「投保人親自簽名」,終於導致自食苦果。

但現在的狀況對保險業更慘,投資型保單本來就該是投資人盈虧自負,現在居然落得保險業可能還要賠付保單的虧損,原因除了「非親簽」之外,保險業還有其他惡習。

一個保戶可能會很訝異,買了一張保單,但推銷人員和最後出現在要保書上的業務人員名字居然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

大部分壽險公司因為已落實業務人員資格登錄,不會出現前述這個狀況;但在保險經代公司就有可能發現。道理很簡單,因為如果登錄成保險經代公司的業務人員,成功行銷出一張保單,佣金落袋前還要先扣除給主管;但如果一開始沒在公司登錄,行銷一張保單,佣金就不會打太多折扣。

經代公司人員透露,沒有登錄,佣金入帳時,最多打8折;如果登錄後,因為還要分給其他業務主管,此時佣金會打到64折或更低,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經代公司業務人員都沒有登錄的原因。

整頓市場亂象還是要重罰,目前業務人員有沒有登錄,不會被主管機關懲處,也讓這種怪現象一直存在。

【2008/10/30 聯合報】
沒有公義就沒有是非
回覆文章

回到「★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