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矯正擴張:分級醫療的真正戰場》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mustela
V1
V1
文章: 1256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06 9:26 am
表達感謝: 1 次
擁有感謝: 16 次

1>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矯正擴張:分級醫療的真正戰場》

文章 mustela »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矯正擴張:分級醫療的真正戰場》

金蓋紅

分級醫療不是技術調整,而是結構矯正。它挑戰的是醫學中心長年無限擴張的邏輯,是對「流量即價值」的否定。當輕症病患蜂擁而至,醫學中心不拒反迎,因為門診是現金流,是點值,是升等的籌碼。住院虧損、急診過勞、手術壓力山大,卻仍以門診為主力,這不是醫療,是流量經濟。

新制要求未持轉診單者加收五成部分負擔,不是懲罰病人,而是制度訊號。它告訴病人:「你該先去診所。」它告訴醫學中心:「你不該再用門診撐起營運。」它告訴制度:「你不能再用點值獎勵錯誤的流量。」

但這場矯正不會輕鬆。門診量下降,收入減少,人力必然調整。不是減薪,就是減人;不是壓縮,就是重分配。這不是副作用,是必要代價。

而基層若無總額擴增與人力補貼,只是承接壓力,不是承接病人。分級醫療若無配套,只是分災,不是分工。診所與地區醫院若仍在低點值中苦撐,病人回流只會加速崩潰;基層醫師若仍在疲勞與低報酬中掙扎,只會加速逃離。

我們必須誠實地說:醫學中心的擴張,是制度鼓勵的結果。點值設計、總額分配、升等標準、病人偏好,通通指向「越大越好、越多越好」。這不是醫療,是資本邏輯。

分級醫療的改革,必須從根本挑戰這種邏輯:
- 調整點值設計,讓急重症與住院成為價值核心;
- 限制門診量與輕症比例,讓醫學中心回歸定位;
- 擴增基層總額與人力補貼,讓第一線有能力承接改革;
- 強化診斷能力與轉診信任,讓病人敢在基層停留;
- 建立透明轉診制度與例外機制,避免弱勢者受害。

這不是行政改革,而是文明選擇。
矯正擴張,不是限制病人,而是解放醫療。
讓醫學中心回到它該有的位置,
讓基層承擔它該有的角色,
讓整個醫療體系,不再用錯誤的流量掩蓋真正的失衡。
最後由 mustela 於 週三 10月 29, 2025 7:4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hjh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9496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來自: Taiwan Formosa
表達感謝: 3 次
擁有感謝: 28 次

Re: 直上醫學中心部分分擔1200元《矯正擴張:分級醫療的真正戰場》

文章 hjh »

已有一波網友出來抱怨
家住醫學中心附近、已習慣與信任醫學中心醫師、在醫學中心手術為何不能回診、診所不願轉診延誤病情怎辦..etc
從 ①台灣民粹史②醫奴犧牲史 來看
路還很長
而且部長說醫學中心減少服務量但不減少收入
聽起來基層總額恐面臨莫大風險
we shall see
(stss)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