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h 寫:
匿名並不能阻止審查者互相照顧,因為審查者不想激怒彼此,
一旦有一位審查者被砍,他勢必會報復其他全部審查者,反正是匿名。
他們不會沒事找事的。
可以匿名,又核刪有錢拿,又補付會扣錢,那是鼓勵審查者狂刪,而不鼓勵其補付。
個人當然非常度濫匿名亂刪
但依照目前的審查架構,要具名的話,整個審查辦法要大改變。
因為現行審查只是看看 chart
chart 是我們寫的 (or 掰的)
審查者沒看到病人,不可能比我們了解病人
這種情況下只要病歷不要寫太爛 (掰得夠好),根本沒道理核刪
醫師會不會因為某本被抽審了,怕核刪,所以加掰了點東西進去?
甚至一開始申報的時候就把 ICD-9...
公開版面就不要講太白
但一直以來還是有核刪,why?
因為匿名的時候,審查者幾乎免責,自然刪得下去,
具名的話,有責,所以即便強烈認為有鬼,也是很難刪,因為沒看過病人,證據不足。
舉個簡單例子,假設某院所全部肩膀痛的病人通通診斷五十肩,申報較高的復健給付,
審查者當然沒證據病歷造假,又沒看到病人,
可是匿名的情況下,可以硬砍其中幾筆,也可以硬不補付,因為強烈懷疑造假,
具名的話,哪有辦法?會被找上門,萬一砍到的那幾筆真的是有五十肩呢?
此外,審查共識也將無法使用。
只有匿名才能使用審查共識。
因為審查共識根本是侵犯健保被保險人權益。
健保給付標準太過寬鬆,但總額編列不足,支付不足以支撐給付,
所以審查者為了保護點值,開會設置審查共識,用以限縮健保的給付,
在匿名的情況下,因為免責,所以可以盡情依照審查共識核刪,
如果具名,哪能這樣?
會找上審查者的不是只有醫奴,病人也可以去找審查者理論。
簡單舉例,某區審查共識要求做復健就不能開消炎貼布,
健保哪有這條規定?這不是侵犯健保被保險人權益是什麼?
只要大家少開一點,少看幾診,總額又不會減少,
大家可以減少工作量,提升點值,收入不變,
你知我知獨眼龍知,但是醫界就是很難團結,
只要健保有給付,大家就一直開一直開,想說我不賺就會被別人賺去,沒辦法團結。
而審查共識就是一種逼醫界團結的方法 -- 儘管不是什麼很棒的方法。
所以啦
要能具名.... 個人是相當悲觀...
整個審查辦法要大改才行
我同意「核刪」的手段,是個簡單、有效的對付浮濫申報的方法
但是不要忘記了,就是因為有不肖同業的存在
因此我們長期以來必須忍受黑箱審查制度
但是,黑箱審查制度,並無法確實的消滅這些不肖同業
反而激起對方更變本加厲的浮報爛報,以求弭平因核刪所蒙受之損失
長期下來,損失的就是點值,再加上醫師專業的尊嚴
先撇開點值問題不說,醫師的專業,在黑箱審查制度之下被踐踏到無以復加
健保署卻可以作壁上觀,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那是醫界自己核刪的"
因此,我們希望審查醫師具名,不單是希望審查醫師的夠為自己的核刪負責
另一層更深的意義,其實是希望醫界不要為健保財務問題背負太多的責任
健保財務問題,本來就是健保署本身該負責的
可是,健保署為了要管控財務支出,把正常該由保險公司負責的業務
以軟的或硬的的方式,指派給醫療單位
隨便舉幾個例子好了:1. 醫療單位幫忙收部分負擔 2. 醫師要查IC卡及雲端藥歷,看病患有無重複用藥 (你不查我就扣你錢,這目的是為了病患安全還是健保財務目的,不是很清楚嗎)3. 黑箱審查醫師還有黑箱審查制度,放大核刪制度更不用說,4. 現在更想推論人計酬
人民養這些公務員,難道是讓他們整天想盡辦法來把健保財務問題轉嫁給醫界嗎?
醫界有機會擺脫健保財務問題,讓醫療專業由醫界把關,健保財務問題由健保署傷腦筋,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大原則要先確立,然後才有作戰的目標及順序
1. 醫界回歸醫療專業,審查制度必須透明公正
2. 健保財務問題由健保署傷腦筋,如果沒有體認到黑箱審查制度無法遏止浮報爛報的不肖同業,而默許藉由黑箱核刪來管控健保財務,受害的絕對是醫界。
3. 對於浮報爛報的同業,健保署其實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加以制止,這是後話。
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魯蛇的簽名檔1. 先入為主
2. 斷章取義
3. 討論不提出確切數據
4. 只想辯贏
5. 用許多跟討論話題無關的語助詞,好顯示自己比較強
6.
否認做過的事情還說別人造假!? /
造假實例27.
超盧特攻隊實蹟 - 腦內想像來酸人反駁人實錄
8.
image 寫:
誰幫忙算算這樣多少...我數學不好
--
引用來源9.
趕快來看:[image 惡意抹黑他人實錄],秀下限無止盡,劣到極點!10. 對秋焦之流,即便道歉也可以事後否認,其實無需期待對方會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