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起雲劑五大類食品 無證明今起都下架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stockk
V2
V2
文章: 2501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18, 2011 8:58 am

含起雲劑五大類食品 無證明今起都下架

文章 stockk »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塑化劑污染食品風波滾雪球,行政院專案會議今天決定,凡含有起雲劑的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果漿糖漿、膠囊(錠、粉)等五大類食品,沒有檢驗證明者今起均須下架,並要在3天內提出證明後才能販售。法務部表示,將採一罪一罰,最高可處30年,並積極查扣昱伸負責人賴俊傑財產。

塑化劑DEHP混入起雲劑,造成飲料、食品污染事件快速擴散,包括四大超商日前均已將相關運動飲料、果汁等下架,部分商品在取得檢驗合格證明後重新上架。

衛生署表示,除了已取得驗驗合格證明重新上架的商品,其他含起雲劑的五大類商品,只有沒有證明就必須下架,並在3天內取得檢驗合格證明,亦即自下周一起,所有市面上架的相關商品,都應該是合格安全的產品。

行政院由副院長陳冲召開專案會議,並率衛生署、法務部、經濟部等相關首長名開記者會說明。

衛生署長邱文達強調,目前提出7大方案,包括徹查所有產品、對黑心業者加重處罰以及扣押賴俊傑財產、含起雲劑五大類食品要在三天內提出檢驗合格證明始得販售、署醫開設健康諮詢門診、國家衛生研究院召開健康風險說明會、透過世衛通知世界各國防範、修法加重罰則並和環保署加強毒物化學物質管理。

陳冲表示,環保署已與生產或進口DEHP產商,都要求進行切結,沒有賣給食品加工業者,並要提供名單進行追查;包括刑法、行政罰採一罪一罰,並會對廠商不法利益,另外再加重處罰。

法務部已對17家廠商進行蒐索,也通知彰化地檢署,積極查扣被告犯罪所得,以防止可能脫產,未來將採一罪一罰,最高合併可達30年,被害人也可依民事訴訟程序,申請法院假扣押、假處分。

至於未來求償問題,陳冲說,可以民事單獨求償,或是依消保法進行團體訴訟,至於昱伸和各食品製造廠商,依法都是企業經營者的告發對象。

依據衛生署通令,今天起含起雲劑的五大類食品,如果沒有提出檢驗合格證明者,都要統統下架,並自下周一起,對沒有提出合格證明的食品廠商,開出重罰。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含起雲劑五大類食品 無證明今起都下架

文章 image »

奇怪 保久乳呢?明明上面有乳化劑!! (打小人)
stockk
V2
V2
文章: 2501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18, 2011 8:58 am

Re: 含起雲劑五大類食品 無證明今起都下架

文章 stockk »

乳化劑(emulsifiers)是非常普遍的食品添加物。它的作用是
促進油脂和水的混合;在製造冰淇淋時,可使奶油與牛乳均勻
混合;製造巧克力時,能使產品吃起來有潤滑感。製造蛋糕時,
可使蛋糕鬆軟可口,有如海綿。

乳化劑的種類很多,英文統稱為 Emulsifier,因為它可破壞兩種
不同液體表面張力的性質,又稱表面活性劑Surface Active Agent。
亦有英譯為 Sponge Cake Stablizer。

常見的乳化劑有甘油脂肪酸酯、甘油醋酸脂肪酸酯、甘油乳酸脂肪酸酯、
甘油檸檬酸脂肪酸酯、甘油琥珀酸脂肪酸酸、甘油乙酰酒石酸脂肪酸酯、
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
以及大豆磷脂。其中以後四種脂肪酸酯及大豆卵磷脂應用最多較廣。

較常見的天然植物性乳化劑只有「大豆卵磷脂」,在台灣國內標示上,
通常頂多標示為「乳化劑」,若是由美國進口的食品,如標示為
Emulsifier 120、161、252、322、422、441、471~477、491、
492、542、570、572、627、631、920、1518、1520、481E 等,
就表示是動物性乳化劑。

乳化劑是脂肪製品,可不是牛乳製品。廠商通常不會標明是其為動物提煉物,
所以除非特別標示為「非動物性乳化劑」(non animal Emulsifier ),否則
最好推定其為動物製品,比較保險。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含起雲劑五大類食品 無證明今起都下架

文章 image »

stockk 寫:乳化劑(emulsifiers)是非常普遍的食品添加物。它的作用是
促進油脂和水的混合;在製造冰淇淋時,可使奶油與牛乳均勻
混合;製造巧克力時,能使產品吃起來有潤滑感。製造蛋糕時,
可使蛋糕鬆軟可口,有如海綿。

乳化劑的種類很多,英文統稱為 Emulsifier,因為它可破壞兩種
不同液體表面張力的性質,又稱表面活性劑Surface Active Agent。
亦有英譯為 Sponge Cake Stablizer。

常見的乳化劑有甘油脂肪酸酯、甘油醋酸脂肪酸酯、甘油乳酸脂肪酸酯、
甘油檸檬酸脂肪酸酯、甘油琥珀酸脂肪酸酸、甘油乙酰酒石酸脂肪酸酯、
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
以及大豆磷脂。其中以後四種脂肪酸酯及大豆卵磷脂應用最多較廣。

較常見的天然植物性乳化劑只有「大豆卵磷脂」,在台灣國內標示上,
通常頂多標示為「乳化劑」,若是由美國進口的食品,如標示為
Emulsifier 120、161、252、322、422、441、471~477、491、
492、542、570、572、627、631、920、1518、1520、481E 等,
就表示是動物性乳化劑。

乳化劑是脂肪製品,可不是牛乳製品。廠商通常不會標明是其為動物提煉物,
所以除非特別標示為「非動物性乳化劑」(non animal Emulsifier ),否則
最好推定其為動物製品,比較保險。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乳化劑跟起雲劑不一樣?上次看報導有時說乳化劑啊

還有一種 美禄有食用膠 這又是什麼東東?
stockk
V2
V2
文章: 2501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18, 2011 8:58 am

Re: 含起雲劑五大類食品 無證明今起都下架

文章 stockk »

對素食朋友而言,最怕碰到的就是無色無味的食品添加物,常常讓素食者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誤食,像是「食用膠」這種添加物就是一例。

食用膠是很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加入食品中可以增添Q軟滑嫩的口感,也能達到光亮固色的效果,又不會破壞食物原本的風味,還能增加飽足感,所以像是市售的布丁、優格、巧克力、果凍、軟糖、膠囊,多含有食用膠。除了口感的改良,安全無毒的食用膠,也被當作增稠劑、懸浮劑、乳化劑、品質改良劑、安定劑及包膜等。

食用膠依原料來源可分為植物膠、動物膠及微生物膠,分別說明如下:

植物膠
目前的最常市面上最使用的植物膠是由海藻中提煉出來的,像是前一陣子很夯的減肥聖品「寒天」,就是從石花菜中提煉而來(學名:瓊脂,又名:瓊膠、菜燕、大菜、涼粉,也有從樹木提煉出來的阿拉伯膠、刺梧桐膠,從豆類提煉出的關華豆膠、塔拉膠、刺槐豆膠,從穀類中提煉出來的糯米膠、或是水果中提煉的果膠(大部份的蔬果都含有果膠,常見的果膠有葡萄柚膠、蘋果膠、檸檬膠……等),果醬類的食品最常摻入果膠。

植物膠一般放置在常溫下即可凝固,但是較不耐酸,如果加入稍酸的水果像是橘子、或草莓可能會無法凝固,成品結凍後質地較硬、彈性差,口感偏爽脆。

類別 名稱
海菜、海藻類 洋菜膠、鹿角菜膠、海藻膠( 高級素食膠囊 )、吉利T(寒天粉)  
植物類 阿拉伯膠、關華豆膠、刺槐豆膠、蒟弱膠
穀類 糯米膠(素食膠囊)、β-葡聚醣(大麥)
果膠 蘋果膠、檸檬膠


動物膠
動物膠是從動物皮、或是骨頭,如豬骨、牛骨、魚骨中熬煮提煉而來,算是肉產業和皮革業的附產品,常見的別稱有「吉利丁」(由英文Gelatin音譯而來)、「明膠」(豬皮提煉)、「阿膠」(驢皮提煉)、「魚膠」。動物膠需要在一定的低溫下才能凝固,製成的成品的口感Q軟、綿密、有彈性,所以市售的優格、布丁、棉花糖、膠囊中大多都會添動物膠當做乳化劑(食物製程中一種經常用來穩定食物的添加物)或黏著劑。

除了食品外,動物膠也普遍用做家具、雕刻的黏著劑、美術顏料繪材。另外,從動物結締組織中萃取出的膠原蛋白也被廣泛運在化妝品、美容、醫療上。

還有一種動物膠叫「洋干膠」,又稱「蟲膠」,故名思意,這種膠是從「膠蟲」提煉而來,膠蟲的雌蟲以口器插入樹皮內吸取養分,分泌出白色蠟質與紅色蟲膠,將自己固定於樹上,人們收集這些膠蟲,把它壓碎、除去蟲體、再經過純化的手續即可製成蟲膠,膠蟲自古就被養殖利用,現代人又將它運用到食品、工業用途上。

微生物膠

微生物膠債由合成細胞外多醣,或細胞外發酵液中的無定型黏液中取得,因為性質安定,不受溫度、強酸強鹼或電解質的影響,在食品工業中也常常發現他們的蹤跡,其中的代表有玉米糖膠、結蘭膠、卡德蘭膠 。

玉米糖膠又稱三仙膠、漢生膠、黃原膠,在高溫下仍可保持膠體之安定性,在食物中保存時物香味、增加食物口感,常加入沙拉醬汁的增加稠度,或是加於麵粉中,改善烘焙產品的質地。結蘭膠及卡德蘭膠也具有微生物膠的特性,前者常用於乳製品、沙拉醬汁及果汁中,後者在日本被用來改良食品(如豆腐、果凍及魚漿)的質地。

食品E編碼
這麼多的膠類,除了依名稱來分辦,也可以利用國際食品法典標準http://www.codexalimentarius.net(Codex Alimentarius )的E編碼來判斷食用膠的來源,E編碼是一系列歐盟認可的食品添加物,因為皆為E開頭,所以被稱為E編碼,常用食用膠E編碼如下:

食用膠名稱

E編碼
植物膠 吉利T、寒天(Agar Agar、Jelly-o) E406
鹿角菜膠(Carrageenan ) E407
刺槐豆膠(Locust bean gum) E410
關華豆膠(Guar gun) E412
阿拉伯膠(Acacia gum ) E414
刺梧桐膠(Karaya gum) E416
塔拉膠(Tara gum) E417
蒟弱膠(Konjac gum) E425
果膠(Pectins ) E440
動物膠 吉利丁、明膠、魚膠 E441
蟲膠(Shellac) E904
微生物膠 玉米糖膠(Xanthan gum) E415
結蘭膠(Gellan) E418
下次民眾在購買各類食品時,可別忘了翻到背後看看食品標示或是E編碼,相信可以大大減少誤食的機會!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