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會變化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cull n cure
R3
R3
文章: 363
註冊時間: 週二 4月 08, 2008 8:31 am

星星會變化

文章 cull n cure »

星星變化 VS 地面的人事變動
有時 仰望星空 還真的某些星星不見了耶!

此事是真?


袁紫煙本是隋煬帝的一個宮女,卻長得花容月貌、瓊瑤端整,在一次千人選秀中被選中,也被隋煬帝封為夫人。
紫煙7歲時,有一老尼到她家募緣,見了紫煙,說是這個孩子眼含異神,可以觀天,遂留居家中,以璇璣玉衡、五緯七經相授。紫煙也是聰穎好學,朝夕仰望天空,不久便學得觀天象、知世事的絕技。

煬帝得了才貌雙全的美人,自是喜上眉梢,就在通宵殿設午宴慶賀。酒過數巡,煬帝笑顧紫煙道:「敢問下有失德,即能上應天象的話兒,可是過神其說?」紫煙正色道:「凡是五星所行,合散犯守。合,即是兩星同一捨位。散,則為五星有變,其精化為妖星。犯守,即為兩星在七寸相近的裏面,光芒相及。兩星相冒而過,便喚凌厲。星月相凌不見者,便為斗食。和子慧孛飛流,日月薄食,暈適餚六,抱珥虹霓,迅雷風妖,怪雲變氣,這個皆是陰陽的精神。它的本來原在地下,卻上發在天上;人君和政失在這裏,上面的變異,便見在這邊。竟如影的像形,響的應聲。因此,明君見了,便思咎謝過,則禍患消除了。故下有失德,上應天象的話兒,並非過神其說。」

煬帝聽後覺得紫煙言之有理,當即飭人築觀象台,由紫煙司掌。當天晚上,蕭皇后就迫不及待請袁美人一視氣象。

紫煙也不推托,便分指「五宮」、「三垣」、「二十八宿」等星宿一一道來,煬帝笑問帝星在哪裏?紫煙向北指道:「紫微垣中,一連五星,赤色獨大者,即是帝星。」蕭皇后瞧了笑道:「怎的帝星有搖動的形狀?」紫煙笑道:「帝星搖動,即主天子好遊的氣象。」煬帝聽了詫異道:「朕躬好遊,原是小事,怎的上天也會動像?」紫煙道:「天子乃天下的主人,一舉一動全會上應天象。所以歷來的賢明主子,不敢稍形放肆,便是上畏天命的緣故。」煬帝笑道:「要是一舉一動,卻給星象拘束,可就完了,人也不能動得。」紫煙笑道:「哪有不能動的理?只是非禮勿動好了。」

煬帝又細細的看了北方,問紫煙道:「怎的紫微垣中,氣晦昧不明,應主何兆?」紫煙微笑不答。煬帝再向她詢問,紫煙道:「賤婢不敢明言。」,煬帝笑道:「上天既有垂像,自有定數,卿不必顧忌,放膽直說好了。」紫煙便道:「紫微晦昧失明,恐國祚不永!」蕭皇后和十六苑夫人聽了,不禁面上失色,恐煬帝動怒。煬帝卻哈哈大笑道:「興亡有定,起來無常,原是不能強求的。」紫煙正色道:「紫微雖是晦昧,差喜明尚旺,泰皆猶平。聖上若能修德禳災,天心尚可挽回。」煬帝隨道:「既可挽回,更是不必多慮。況往後有卿時時警省,國祚諒也可久。」紫煙聽了,也不便再說,明知氣運使然,天心難挽的了。

是晚,煬帝借宿迎暉苑,正要與紫煙圓了好夢。忽聞苑外一片嘩聲,西北上有一道赤氣,似龍一般衝起。那赤光的四面雲兒結成了五彩,照耀半天,十分奇異。煬帝與紫煙等走到外面空地上,抬頭向西北瞧去,紫煙失聲呼了「啊喲」兩字,煬帝驚問道:「卿這般慌張,諒是那道赤光,定有凶兆?」紫煙微嘆道:「凶兆倒也罷了,這道赤光卻是天子氣。在那氣起來的所在,定有異人。」煬帝沉吟道:「朕命人暗行探訪此人,把他殺了,除去後患。」紫煙道:「這原是天意,恐非人力所能翦除。唯聖上若能慎修明德,或能消患,其禍自滅。」煬帝道:「雖是天意,亦仗人為。要是知道他的姓名,將他翦除,便不難了。」紫煙道:「昔年賤婢的師父,在臨別的時候,授妾偈言三句道,『虎頭牛尾,刀兵亂起,誰為君皇木之子。』如以木之子兩字詳來,似是一個『李』字。」煬帝聽了一個「李」字,真是觸耳驚心,暗暗沉吟。

這時的煬帝若能聽了紫煙的規勸,慎修明德,安民禳災,也許不致滅亡的如此迅速。可是,這個煬帝繼續聲色犬馬,狂徵暴斂,窮兵黷武,民眾紛紛起義造反。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煬帝眼見已是天下大亂,無法挽回了,命修治丹陽宮(今南京),準備遷居那裏。從駕的都是關中衛士,他們懷念家鄉,紛紛逃歸。這時,虎賁郎將元禮等,與直閣裴虔通共謀,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

這一夜見賊星犯帝座愈近,帝星搖搖欲墜,煬帝大驚,急命人召袁紫煙,紫煙已是失蹤,當夜,叛軍攻入玄武門,煬帝被迫自盡。紫煙因通曉觀天象術,在關鍵時刻,不戀榮華富貴,果斷逃出皇宮,躲過了一劫。

紫煙觀天象、知世事的故事作為宮廷秘史不為普通百姓所知,在將近一千四百年後,當我們撣去塵封,重溫這段歷史又能得出怎樣的啟示呢?

人為了生存,可以追求金錢,也可以追求權力,但不能沒有真誠、不能沒有善念
頭像
sucker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4161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16, 2008 11:04 pm
來自: 斯巴達
表達感謝: 1 次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sucker »

古人不知道星星是恒星的光芒

每晚抬頭都看到這本無字天書

必有所感

曆法 算命 都從此出來…



現代人還是會信星座 (賊)
https://youtu.be/rVNbkeZbwHw

人生苦短 要督趁早 我督故我在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

真愛 無私 善良 寬恕 信心 希望
善待身邊的人 找到生命的意義
用積極樂觀又充滿正能量的心態
活在當下 開心面對未來的每一刻



瑞莎的瑞星韻律體操協會 https://risingstar-rg.tw/
歡迎大家捐款支持 (眼汪汪) (眼汪汪)
頭像
hjh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7866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來自: Taiwan Formosa
表達感謝: 2 次
擁有感謝: 15 次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hjh »

sucker 寫:古人不知道星星是恒星的光芒
每晚抬頭都看到這本無字天書
必有所感
曆法 算命 都從此出來…
+1
而且當時沒啥光害
夜夜處處可看..

他們除了看到恒星和太陽系內的行星 (但不知道行星與恆星發光原理不同)
也發現了流星 (但不知是隕石,所以不知發光原理也是不同)
以為是一樣的東西
故以為星星是會殞落不見的

有的古人認為帝王或高官會有對應的星在天上
如果該星掉下來
就表示該人將死或已死
當時沒網路
敵國或遠地的高官死亡常要一段時間才有快馬報訊
所以看星空比較快
(以現代科學來看... 這些只是文人編故事...)
頭像
hjh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7866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05, 2008 11:39 am
來自: Taiwan Formosa
表達感謝: 2 次
擁有感謝: 15 次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hjh »

向北指道:「紫微垣中,一連五星,赤色獨大者,即是帝星。」
看到紫微
就想到....
爾康...
(樂奔)
min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3852
註冊時間: 週六 10月 13, 2012 8:39 am
表達感謝: 33 次
擁有感謝: 15 次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min »

聽說某年的4月5日半夜.有顆星星殞落.大家就說那個是帝星......
唉!最重要的是善念.
vancin
V1
V1
文章: 138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05, 2012 12:53 p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vancin »

古人不明白所觀察到的"星象",往往是幾十甚至幾百年前發生的事件。所以用星象反映世事甚或預測未來的合理性...

文中的冗長對話若為真,誰有本事能予忠實記錄? 則其內容為史實,或是後人予以潤色甚或只是具有目的性的託言,值得思量。
頭像
咖大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2797
註冊時間: 週二 9月 12, 2006 9:51 pm
表達感謝: 1 次
擁有感謝: 8 次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咖大 »

中國古代觀星的記載頗多
這些對現代天文學頗有幫助
文明古國中
好像是中國的記載最齊全

成功三要素
1.堅持
2.不要臉
3.堅持不要臉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咖大 寫:中國古代觀星的記載頗多
這些對現代天文學頗有幫助
文明古國中
好像是中國的記載最齊全
一個哈伯打趴五千年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vancin 寫:古人不明白所觀察到的"星象",往往是幾十甚至幾百年前發生的事件。所以用星象反映世事甚或預測未來的合理性...

文中的冗長對話若為真,誰有本事能予忠實記錄? 則其內容為史實,或是後人予以潤色甚或只是具有目的性的託言,值得思量。
連星星比月亮大都不知道 連月亮只是反射光都不知道的"星象" 比較像拙劣的古代科幻小說
cull n cure
R3
R3
文章: 363
註冊時間: 週二 4月 08, 2008 8:31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cull n cure »

咖大 寫:中國古代觀星的記載頗多
這些對現代天文學頗有幫助
文明古國中
好像是中國的記載最齊全
昨天去 NTU library 看李淳風 大作 真是 天書 完全看不懂

我相信 觀星術 有如醫學 也是經驗之學 只是失傳而已
頭像
咖大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2797
註冊時間: 週二 9月 12, 2006 9:51 pm
表達感謝: 1 次
擁有感謝: 8 次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咖大 »

古代國家觀星機構是欽天監
這樣的機構
如果要推
都能推到周朝
這是了不得的天文記載

儘管欽天監是為帝國盛衰卜運
但正確又詳實記載是基本要求
而且這是一群人的共同觀察
總不能說這一群人在他們所處的世代都觀察錯誤吧
如何從這些記載中去找出有用的東西
這也是浩大工程
更值得慶幸的是
儘管朝代更迭
中國始終有中央政府統治
所以欽天監傳承始終不斷
這樣連續幾千年的記載
是人類偉大文明遺產

在沒有天文望遠鏡
始終有一群人
在星空出現夜晚
整夜觀星和記錄
值得我們後人尊敬

成功三要素
1.堅持
2.不要臉
3.堅持不要臉
gary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17285
註冊時間: 週日 11月 04, 2007 5:19 p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gary »

咖大
公允

(GOODJOB) (GOODJOB) (GOODJOB)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cull n cure 寫:
咖大 寫:中國古代觀星的記載頗多
這些對現代天文學頗有幫助
文明古國中
好像是中國的記載最齊全
昨天去 NTU library 看李淳風 大作 真是 天書 完全看不懂

我相信 觀星術 有如醫學 也是經驗之學 只是失傳而已
那是傳統醫學 世界各地都有的巫醫

現代科學不是單純觀察 觀察只是初步 是為了提出邏輯上符合的假說 然後必須進一步自證假說 接受全世界的質疑 才能成為學說

純觀察有什麼問題?日蝕時敲鑼打鼓日蝕就會消失....純觀察來說 就會有這種可笑的誤謬 而且流傳幾十代都沒人知道

天不生科學 萬古如長夜
最後由 image 於 週六 9月 10, 2016 9:2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wing11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文章: 8693
註冊時間: 週二 1月 31, 2012 8:26 p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wing11 »

image 寫:
cull n cure 寫:
咖大 寫:中國古代觀星的記載頗多
這些對現代天文學頗有幫助
文明古國中
好像是中國的記載最齊全
昨天去 NTU library 看李淳風 大作 真是 天書 完全看不懂

我相信 觀星術 有如醫學 也是經驗之學 只是失傳而已
那是傳統醫學 世界各地都有的巫醫

現代科學不是單純觀察 觀察只是初步 是為了提出假說 然後必須進一步自證假說 接受全世界的質疑 才能成為學說
李淳風有大作???
不知書名 (咦) (咦) (咦)
荒野沙漠北辰引
枯脊貧土甘泉湧
雙手合十默祈禱
天使羽翼舞翩翩
幽暗陋室光明啟
萬般絕望福音至
頭像
Vivian
副院長級
副院長級
文章: 15147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26, 2009 10:09 am
表達感謝: 1 次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Vivian »

我的體重也會變化 (挖鼻孔) (賊)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TCM »

欽天監,中國古代官名。掌管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

中國歷代多設置司天監,但名稱不同。周朝有太史,秦漢以後有太史令。隋代設太史監,唐代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隸屬祕書省。宋、元兩朝有司天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馬依澤應詔入華在962年至963年間編制「應天曆」。元代又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象衍曆」。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曆、回回曆四科;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魯密國的黑的兒、馬德魯丁、馬哈麻父子先後出任監正。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明朝以後即有歐洲傳教士加入。

清朝欽天監監正
湯若望(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德國人)
南懷仁(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閔明我(Philippus Maria Grimaldi,1639-1712,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冒名頂替天主教多明我會傳教修士西班牙人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1610-1689)
徐日升(Sancho Pereira,1645-1708,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葡萄牙人)
安多(Antoine Thomas,1644-1709,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紀利安
索德超
福文高
南彌德
高守謙

欽天監至民國始廢,其執掌由中央觀象臺司其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在位) 洪武初年,明廷先後詔徵蒙元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族和外族的曆算測候專材或延攬阿拉伯的星曆專家至南京出任新成立的國家天文組織的官員。

洪 武元年(1368) 九月,明朝政府第一次詔徵來自元大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太史院使張佑、張沂,司農卿兼太史院使成隸, 太史同知郭讓、朱茂,司天少監王大可、石澤、李義,司天太監趙恂,太史院監候劉孝忠,靈臺郎張容,回回司天太監黑的兒、阿都刺, 司天監丞迭里月實共十四人。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改太史院為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一人、主簿一人、主事一人、 五官正五人、五官副五人、靈臺郎二人、保章正二人、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同時,為了提升天文觀測手段的精確度, 明太祖重新確立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曆、回回曆雙軌制,即在司天監之外另置回回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二人。


洪武二年 (1369) 四月,明廷第二次詔徵來自元上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回回司天臺官員鄭阿里等十一人。洪武三年(1370) 六月,明廷改司天監為欽天監,下設天文科、漏刻科、《大統曆》科、《回回曆》科等四個單位,同時又改回回司天監為回回欽天監。約從洪武二年至三十一年 (1398) ,來自阿拉伯魯密國的馬德魯丁、馬沙亦黑父子先後出任回回司天監或回回欽天監的監正、具體組織主持譯介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 、阿爾‧吐西(Muhammad ibn al-Hasan al-Tūsī, 1201-1274) 等人所撰的伊斯蘭天文星占書籍以至製作伊斯蘭系統的天文儀器。

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太祖詔翰林侍講學士李翀、翰林檢討吳伯宗(名 祐,金谿人,曾奉使安南,?-1385)、回回欽天監 靈臺郎海達兒(Haidar,西域人) 、阿答兀丁(Adā’ al-Dī) 、回回欽天監“回回大師”授翰林編修馬沙亦黑、回回欽天監靈臺郎授翰林編修馬哈麻(Muhammad, 字仲良,魯迷國人)等於南京右順門之右開局,共譯伊斯蘭曆算、星占書,包括Abū Muhammad ‘Atāibn Ahmad ibn Muhammad Khwāja Ghāī al-Samarqandī al-Sanjufīnī 的《星表》(Zīj , 1366 年撰) 和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裏海[Caspian Sea]南岸北伊朗Jīlān人;971-1029或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的 《占星術原則導引》(al-Madkhal fī Sinā‘at Ahkām al-Nujūm [ Introduction to Astrology] ,1004年[?]撰)。兩書約同時於洪武十六年(1383)二月譯成,即《回回曆法》和《明譯天文書》,並於五月由明內府刻印。

《回回曆法》卷前有洪武十六年五月翰林院檢討吳伯宗序,首卷題“回回曆法釋例”,細目有:

釋用數例:周天計十二宮,共360度,每1宮30度,每1度60分,每1分60秒,每1秒60微,每1微60纖

釋回回曆法積年:起西域阿喇必年為元至洪武甲子計積七百八十六筭(榮按,即穆罕默德由麥加(Mecca) 遷都麥地那(Medina)的公元621年)

釋宮分日數:白羊(Arabic: Hamal / Persian: Barrah / Aries)戌宮31日

金牛(Taur / Gāu / Taurus)酉宮31日
陰陽(Jauzā’/ Dū-paykar / Gemini)申宮31日
巨蟹(Saratān / Khār-Cang / Cancer)未宮32日
獅子(Asad / Shīr / Leo)午宮31日
雙女(Sumbalat / Khūshah / Virgo)巳宮31日
天秤(Mīzān / Tarāzū / Libra)辰宮30日
天蝎(‘Aqrab / Gazh-dum / Scorpio)卯宮30日
人馬(Qaus / Kamān / Sagittarius)寅宮29日
磨羯(Jadī / Buz-i-Kūhī / Capricorn)丑宮29日
寶瓶(Dalw / Dūl-i-āsiyāb / Aquarius)子宮30日
雙魚(Hūt / Māhī / Pisces)亥宮30日

釋月分大小及本音名號:
第一月大名法斡而丁(榮按,原為“波斯曆”月名Farwardin)
第二月小名阿而的必喜世(Urdī Bihisht)
第三月大名虎而達(Khurdād)
第四月小名提而(Tir)
第五月大名木而達(Murdād)
第六月小名沙合列斡而(Shahrīwar)
第七月大名列黑而(Mihr)
第八月小名阿班(Ābān)
第九月大名阿咱而(Āzar)
第十月小名答亦(Dai)
第十一月大名八哈慢(Bahman)
第十二月小名亦思番達而麻的(Isfandārmud)

釋七曜數及本音名號:
日一數名也閃別(yak shanbah)
月二數名都閃別(dū shanbah)
火三數名寫閃別(sih shanbah)
水四數名察兒閃別(cahār shanbah)
木五數名盤閃別(panj shanbah)
金六數名阿的那(ādīnah shanbah)
土七數名閃別(shanbah)

釋閏法:求宮分閏日;求月分閏日;求中國閏月
當時測定太陽五星最高行度
至於《明譯天文書》也是於洪武十六年二月譯成,五月刻印。吳宗伯亦撰有〈譯天文書序〉:


爰 自洪武初,大將軍平元都,收其圖籍,經傳子史,凡若干萬卷,悉上進京 師,藏之書府。萬機之暇,即名儒臣進講,以資治道。其道西域書數百冊, 言殊字異,無能知者。十五年秋九月癸亥,上御奉天門,召翰林臣李翀、臣 吳伯宗而諭之曰:“天道幽微,垂象以示人。人君體天行道,乃成治功。古 之帝王,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修人事,育萬物。由是文籍以興,彝倫攸 。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
在譯書過程中,朱元璋曾嘉獎馬沙亦黑和馬哈麻,特別撰有 〈翰林編修馬沙亦黑馬哈麻文〉。 此書主要是介紹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占星術。阿拉伯的占星術基本上是屬於巴比倫--古希臘占星術的體系。 這一體系認為,恒星和行星各有其性情和能力。 在不同的時刻,各個天體的位置各各不同,各個天體的影響力也各有不同。 在任何一個時刻,各個天體的能力綜合起來,對萬事萬物,尤其是對人的命運,產生當時才有的影響。 因此,這個體系的天文、占星家較重視天體位置,尤其是行星位置的觀測。所以朱元璋說:“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 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由於《明譯天文書》於民國六年(1917) 被景印收入《涵芬樓祕笈》第三集,流傳較廣,學界研究此書也較多。

洪武十七年(1384)七月初十日製欽天監觀星盤。 竊議這具觀星盤當係欽天監《回回曆》科所賴以觀測的天文儀器。 按,《元史‧天文志一》“西域儀象”記載有伊斯蘭系統多用途天文觀測儀器:

兀 速都兒刺不,定漢言,晝夜時刻之器。其制以銅如圓鏡而可掛,面刻十二 表位、晝夜時刻,上加銅條綴其中,可以圓轉。銅條兩端,各屈其首為二竅 以對望,晝則視日影,夜則窺星辰,以定時刻,以測休咎。背嵌鏡片三面刻 其圖凡七,以辨東西南北日影長短之不同、星表向背之有異,故各異其圖, 以畫天地之變焉。
“兀速都兒刺不”當是Arabic: asturlâb 的音譯字,即medieval Latin: astrolabium planisphaerium 或英語planispheric astrolabe(平面星盤 ;簡平儀) ;又元代王士點、商企翁編次《秘書監志》卷七〈司天監〉載有“兀速刺八丁窟勒” (按即Arabic: asturlâb kurî, medieval Spanish: astrolabio redonio, 英語spherical astrolabe[球狀觀星盤]) 的用法說明書。

洪武十八年(1385)十月初八日,明太祖於南京城北雞鳴山築欽天監之觀星臺(今北極閣遺址),把從元大都(包括簡儀和渾儀) 或元上都南運的天文儀器安裝臺上;同時又在城南雨花臺山麓築回回欽天監之觀星臺。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TCM 寫:欽天監,中國古代官名。掌管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

中國歷代多設置司天監,但名稱不同。周朝有太史,秦漢以後有太史令。隋代設太史監,唐代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隸屬祕書省。宋、元兩朝有司天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馬依澤應詔入華在962年至963年間編制「應天曆」。元代又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象衍曆」。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曆、回回曆四科;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魯密國的黑的兒、馬德魯丁、馬哈麻父子先後出任監正。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明朝以後即有歐洲傳教士加入。

清朝欽天監監正
湯若望(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德國人)
南懷仁(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閔明我(Philippus Maria Grimaldi,1639-1712,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冒名頂替天主教多明我會傳教修士西班牙人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1610-1689)
徐日升(Sancho Pereira,1645-1708,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葡萄牙人)
安多(Antoine Thomas,1644-1709,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紀利安
索德超
福文高
南彌德
高守謙

欽天監至民國始廢,其執掌由中央觀象臺司其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在位) 洪武初年,明廷先後詔徵蒙元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族和外族的曆算測候專材或延攬阿拉伯的星曆專家至南京出任新成立的國家天文組織的官員。

洪 武元年(1368) 九月,明朝政府第一次詔徵來自元大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太史院使張佑、張沂,司農卿兼太史院使成隸, 太史同知郭讓、朱茂,司天少監王大可、石澤、李義,司天太監趙恂,太史院監候劉孝忠,靈臺郎張容,回回司天太監黑的兒、阿都刺, 司天監丞迭里月實共十四人。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改太史院為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一人、主簿一人、主事一人、 五官正五人、五官副五人、靈臺郎二人、保章正二人、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同時,為了提升天文觀測手段的精確度, 明太祖重新確立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曆、回回曆雙軌制,即在司天監之外另置回回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二人。


洪武二年 (1369) 四月,明廷第二次詔徵來自元上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回回司天臺官員鄭阿里等十一人。洪武三年(1370) 六月,明廷改司天監為欽天監,下設天文科、漏刻科、《大統曆》科、《回回曆》科等四個單位,同時又改回回司天監為回回欽天監。約從洪武二年至三十一年 (1398) ,來自阿拉伯魯密國的馬德魯丁、馬沙亦黑父子先後出任回回司天監或回回欽天監的監正、具體組織主持譯介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 、阿爾‧吐西(Muhammad ibn al-Hasan al-Tūsī, 1201-1274) 等人所撰的伊斯蘭天文星占書籍以至製作伊斯蘭系統的天文儀器。

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太祖詔翰林侍講學士李翀、翰林檢討吳伯宗(名 祐,金谿人,曾奉使安南,?-1385)、回回欽天監 靈臺郎海達兒(Haidar,西域人) 、阿答兀丁(Adā’ al-Dī) 、回回欽天監“回回大師”授翰林編修馬沙亦黑、回回欽天監靈臺郎授翰林編修馬哈麻(Muhammad, 字仲良,魯迷國人)等於南京右順門之右開局,共譯伊斯蘭曆算、星占書,包括Abū Muhammad ‘Atāibn Ahmad ibn Muhammad Khwāja Ghāī al-Samarqandī al-Sanjufīnī 的《星表》(Zīj , 1366 年撰) 和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裏海[Caspian Sea]南岸北伊朗Jīlān人;971-1029或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的 《占星術原則導引》(al-Madkhal fī Sinā‘at Ahkām al-Nujūm [ Introduction to Astrology] ,1004年[?]撰)。兩書約同時於洪武十六年(1383)二月譯成,即《回回曆法》和《明譯天文書》,並於五月由明內府刻印。

《回回曆法》卷前有洪武十六年五月翰林院檢討吳伯宗序,首卷題“回回曆法釋例”,細目有:

釋用數例:周天計十二宮,共360度,每1宮30度,每1度60分,每1分60秒,每1秒60微,每1微60纖

釋回回曆法積年:起西域阿喇必年為元至洪武甲子計積七百八十六筭(榮按,即穆罕默德由麥加(Mecca) 遷都麥地那(Medina)的公元621年)

釋宮分日數:白羊(Arabic: Hamal / Persian: Barrah / Aries)戌宮31日

金牛(Taur / Gāu / Taurus)酉宮31日
陰陽(Jauzā’/ Dū-paykar / Gemini)申宮31日
巨蟹(Saratān / Khār-Cang / Cancer)未宮32日
獅子(Asad / Shīr / Leo)午宮31日
雙女(Sumbalat / Khūshah / Virgo)巳宮31日
天秤(Mīzān / Tarāzū / Libra)辰宮30日
天蝎(‘Aqrab / Gazh-dum / Scorpio)卯宮30日
人馬(Qaus / Kamān / Sagittarius)寅宮29日
磨羯(Jadī / Buz-i-Kūhī / Capricorn)丑宮29日
寶瓶(Dalw / Dūl-i-āsiyāb / Aquarius)子宮30日
雙魚(Hūt / Māhī / Pisces)亥宮30日

釋月分大小及本音名號:
第一月大名法斡而丁(榮按,原為“波斯曆”月名Farwardin)
第二月小名阿而的必喜世(Urdī Bihisht)
第三月大名虎而達(Khurdād)
第四月小名提而(Tir)
第五月大名木而達(Murdād)
第六月小名沙合列斡而(Shahrīwar)
第七月大名列黑而(Mihr)
第八月小名阿班(Ābān)
第九月大名阿咱而(Āzar)
第十月小名答亦(Dai)
第十一月大名八哈慢(Bahman)
第十二月小名亦思番達而麻的(Isfandārmud)

釋七曜數及本音名號:
日一數名也閃別(yak shanbah)
月二數名都閃別(dū shanbah)
火三數名寫閃別(sih shanbah)
水四數名察兒閃別(cahār shanbah)
木五數名盤閃別(panj shanbah)
金六數名阿的那(ādīnah shanbah)
土七數名閃別(shanbah)

釋閏法:求宮分閏日;求月分閏日;求中國閏月
當時測定太陽五星最高行度
至於《明譯天文書》也是於洪武十六年二月譯成,五月刻印。吳宗伯亦撰有〈譯天文書序〉:


爰 自洪武初,大將軍平元都,收其圖籍,經傳子史,凡若干萬卷,悉上進京 師,藏之書府。萬機之暇,即名儒臣進講,以資治道。其道西域書數百冊, 言殊字異,無能知者。十五年秋九月癸亥,上御奉天門,召翰林臣李翀、臣 吳伯宗而諭之曰:“天道幽微,垂象以示人。人君體天行道,乃成治功。古 之帝王,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修人事,育萬物。由是文籍以興,彝倫攸 。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
在譯書過程中,朱元璋曾嘉獎馬沙亦黑和馬哈麻,特別撰有 〈翰林編修馬沙亦黑馬哈麻文〉。 此書主要是介紹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占星術。阿拉伯的占星術基本上是屬於巴比倫--古希臘占星術的體系。 這一體系認為,恒星和行星各有其性情和能力。 在不同的時刻,各個天體的位置各各不同,各個天體的影響力也各有不同。 在任何一個時刻,各個天體的能力綜合起來,對萬事萬物,尤其是對人的命運,產生當時才有的影響。 因此,這個體系的天文、占星家較重視天體位置,尤其是行星位置的觀測。所以朱元璋說:“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 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由於《明譯天文書》於民國六年(1917) 被景印收入《涵芬樓祕笈》第三集,流傳較廣,學界研究此書也較多。

洪武十七年(1384)七月初十日製欽天監觀星盤。 竊議這具觀星盤當係欽天監《回回曆》科所賴以觀測的天文儀器。 按,《元史‧天文志一》“西域儀象”記載有伊斯蘭系統多用途天文觀測儀器:

兀 速都兒刺不,定漢言,晝夜時刻之器。其制以銅如圓鏡而可掛,面刻十二 表位、晝夜時刻,上加銅條綴其中,可以圓轉。銅條兩端,各屈其首為二竅 以對望,晝則視日影,夜則窺星辰,以定時刻,以測休咎。背嵌鏡片三面刻 其圖凡七,以辨東西南北日影長短之不同、星表向背之有異,故各異其圖, 以畫天地之變焉。
“兀速都兒刺不”當是Arabic: asturlâb 的音譯字,即medieval Latin: astrolabium planisphaerium 或英語planispheric astrolabe(平面星盤 ;簡平儀) ;又元代王士點、商企翁編次《秘書監志》卷七〈司天監〉載有“兀速刺八丁窟勒” (按即Arabic: asturlâb kurî, medieval Spanish: astrolabio redonio, 英語spherical astrolabe[球狀觀星盤]) 的用法說明書。

洪武十八年(1385)十月初八日,明太祖於南京城北雞鳴山築欽天監之觀星臺(今北極閣遺址),把從元大都(包括簡儀和渾儀) 或元上都南運的天文儀器安裝臺上;同時又在城南雨花臺山麓築回回欽天監之觀星臺。
挖 中國周朝就開始研究了喔... 原來腦殘的程度更上層樓

搞了幾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是地球自轉(連圓的扁的都不知道)?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天不生科學 萬古如長夜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TCM »

image 寫:
TCM 寫:欽天監,中國古代官名。掌管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

中國歷代多設置司天監,但名稱不同。周朝有太史,秦漢以後有太史令。隋代設太史監,唐代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隸屬祕書省。宋、元兩朝有司天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馬依澤應詔入華在962年至963年間編制「應天曆」。元代又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象衍曆」。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曆、回回曆四科;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魯密國的黑的兒、馬德魯丁、馬哈麻父子先後出任監正。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明朝以後即有歐洲傳教士加入。

清朝欽天監監正
湯若望(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德國人)
南懷仁(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閔明我(Philippus Maria Grimaldi,1639-1712,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冒名頂替天主教多明我會傳教修士西班牙人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1610-1689)
徐日升(Sancho Pereira,1645-1708,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葡萄牙人)
安多(Antoine Thomas,1644-1709,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紀利安
索德超
福文高
南彌德
高守謙

欽天監至民國始廢,其執掌由中央觀象臺司其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在位) 洪武初年,明廷先後詔徵蒙元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族和外族的曆算測候專材或延攬阿拉伯的星曆專家至南京出任新成立的國家天文組織的官員。

洪 武元年(1368) 九月,明朝政府第一次詔徵來自元大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太史院使張佑、張沂,司農卿兼太史院使成隸, 太史同知郭讓、朱茂,司天少監王大可、石澤、李義,司天太監趙恂,太史院監候劉孝忠,靈臺郎張容,回回司天太監黑的兒、阿都刺, 司天監丞迭里月實共十四人。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改太史院為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一人、主簿一人、主事一人、 五官正五人、五官副五人、靈臺郎二人、保章正二人、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同時,為了提升天文觀測手段的精確度, 明太祖重新確立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曆、回回曆雙軌制,即在司天監之外另置回回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二人。


洪武二年 (1369) 四月,明廷第二次詔徵來自元上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回回司天臺官員鄭阿里等十一人。洪武三年(1370) 六月,明廷改司天監為欽天監,下設天文科、漏刻科、《大統曆》科、《回回曆》科等四個單位,同時又改回回司天監為回回欽天監。約從洪武二年至三十一年 (1398) ,來自阿拉伯魯密國的馬德魯丁、馬沙亦黑父子先後出任回回司天監或回回欽天監的監正、具體組織主持譯介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 、阿爾‧吐西(Muhammad ibn al-Hasan al-Tūsī, 1201-1274) 等人所撰的伊斯蘭天文星占書籍以至製作伊斯蘭系統的天文儀器。

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太祖詔翰林侍講學士李翀、翰林檢討吳伯宗(名 祐,金谿人,曾奉使安南,?-1385)、回回欽天監 靈臺郎海達兒(Haidar,西域人) 、阿答兀丁(Adā’ al-Dī) 、回回欽天監“回回大師”授翰林編修馬沙亦黑、回回欽天監靈臺郎授翰林編修馬哈麻(Muhammad, 字仲良,魯迷國人)等於南京右順門之右開局,共譯伊斯蘭曆算、星占書,包括Abū Muhammad ‘Atāibn Ahmad ibn Muhammad Khwāja Ghāī al-Samarqandī al-Sanjufīnī 的《星表》(Zīj , 1366 年撰) 和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裏海[Caspian Sea]南岸北伊朗Jīlān人;971-1029或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的 《占星術原則導引》(al-Madkhal fī Sinā‘at Ahkām al-Nujūm [ Introduction to Astrology] ,1004年[?]撰)。兩書約同時於洪武十六年(1383)二月譯成,即《回回曆法》和《明譯天文書》,並於五月由明內府刻印。

《回回曆法》卷前有洪武十六年五月翰林院檢討吳伯宗序,首卷題“回回曆法釋例”,細目有:

釋用數例:周天計十二宮,共360度,每1宮30度,每1度60分,每1分60秒,每1秒60微,每1微60纖

釋回回曆法積年:起西域阿喇必年為元至洪武甲子計積七百八十六筭(榮按,即穆罕默德由麥加(Mecca) 遷都麥地那(Medina)的公元621年)

釋宮分日數:白羊(Arabic: Hamal / Persian: Barrah / Aries)戌宮31日

金牛(Taur / Gāu / Taurus)酉宮31日
陰陽(Jauzā’/ Dū-paykar / Gemini)申宮31日
巨蟹(Saratān / Khār-Cang / Cancer)未宮32日
獅子(Asad / Shīr / Leo)午宮31日
雙女(Sumbalat / Khūshah / Virgo)巳宮31日
天秤(Mīzān / Tarāzū / Libra)辰宮30日
天蝎(‘Aqrab / Gazh-dum / Scorpio)卯宮30日
人馬(Qaus / Kamān / Sagittarius)寅宮29日
磨羯(Jadī / Buz-i-Kūhī / Capricorn)丑宮29日
寶瓶(Dalw / Dūl-i-āsiyāb / Aquarius)子宮30日
雙魚(Hūt / Māhī / Pisces)亥宮30日

釋月分大小及本音名號:
第一月大名法斡而丁(榮按,原為“波斯曆”月名Farwardin)
第二月小名阿而的必喜世(Urdī Bihisht)
第三月大名虎而達(Khurdād)
第四月小名提而(Tir)
第五月大名木而達(Murdād)
第六月小名沙合列斡而(Shahrīwar)
第七月大名列黑而(Mihr)
第八月小名阿班(Ābān)
第九月大名阿咱而(Āzar)
第十月小名答亦(Dai)
第十一月大名八哈慢(Bahman)
第十二月小名亦思番達而麻的(Isfandārmud)

釋七曜數及本音名號:
日一數名也閃別(yak shanbah)
月二數名都閃別(dū shanbah)
火三數名寫閃別(sih shanbah)
水四數名察兒閃別(cahār shanbah)
木五數名盤閃別(panj shanbah)
金六數名阿的那(ādīnah shanbah)
土七數名閃別(shanbah)

釋閏法:求宮分閏日;求月分閏日;求中國閏月
當時測定太陽五星最高行度
至於《明譯天文書》也是於洪武十六年二月譯成,五月刻印。吳宗伯亦撰有〈譯天文書序〉:


爰 自洪武初,大將軍平元都,收其圖籍,經傳子史,凡若干萬卷,悉上進京 師,藏之書府。萬機之暇,即名儒臣進講,以資治道。其道西域書數百冊, 言殊字異,無能知者。十五年秋九月癸亥,上御奉天門,召翰林臣李翀、臣 吳伯宗而諭之曰:“天道幽微,垂象以示人。人君體天行道,乃成治功。古 之帝王,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修人事,育萬物。由是文籍以興,彝倫攸 。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
在譯書過程中,朱元璋曾嘉獎馬沙亦黑和馬哈麻,特別撰有 〈翰林編修馬沙亦黑馬哈麻文〉。 此書主要是介紹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占星術。阿拉伯的占星術基本上是屬於巴比倫--古希臘占星術的體系。 這一體系認為,恒星和行星各有其性情和能力。 在不同的時刻,各個天體的位置各各不同,各個天體的影響力也各有不同。 在任何一個時刻,各個天體的能力綜合起來,對萬事萬物,尤其是對人的命運,產生當時才有的影響。 因此,這個體系的天文、占星家較重視天體位置,尤其是行星位置的觀測。所以朱元璋說:“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 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由於《明譯天文書》於民國六年(1917) 被景印收入《涵芬樓祕笈》第三集,流傳較廣,學界研究此書也較多。

洪武十七年(1384)七月初十日製欽天監觀星盤。 竊議這具觀星盤當係欽天監《回回曆》科所賴以觀測的天文儀器。 按,《元史‧天文志一》“西域儀象”記載有伊斯蘭系統多用途天文觀測儀器:

兀 速都兒刺不,定漢言,晝夜時刻之器。其制以銅如圓鏡而可掛,面刻十二 表位、晝夜時刻,上加銅條綴其中,可以圓轉。銅條兩端,各屈其首為二竅 以對望,晝則視日影,夜則窺星辰,以定時刻,以測休咎。背嵌鏡片三面刻 其圖凡七,以辨東西南北日影長短之不同、星表向背之有異,故各異其圖, 以畫天地之變焉。
“兀速都兒刺不”當是Arabic: asturlâb 的音譯字,即medieval Latin: astrolabium planisphaerium 或英語planispheric astrolabe(平面星盤 ;簡平儀) ;又元代王士點、商企翁編次《秘書監志》卷七〈司天監〉載有“兀速刺八丁窟勒” (按即Arabic: asturlâb kurî, medieval Spanish: astrolabio redonio, 英語spherical astrolabe[球狀觀星盤]) 的用法說明書。

洪武十八年(1385)十月初八日,明太祖於南京城北雞鳴山築欽天監之觀星臺(今北極閣遺址),把從元大都(包括簡儀和渾儀) 或元上都南運的天文儀器安裝臺上;同時又在城南雨花臺山麓築回回欽天監之觀星臺。
挖 中國周朝就開始研究了喔... 原來腦殘的程度更上層樓

搞了幾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是地球自轉(連圓的扁的都不知道)?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天不生科學 萬古如長夜
汝言汝語,彰顯對科學之不明。
在自然科學上,相信汝的程度不高。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TCM »

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至少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不論埃及、巴比倫、古希臘、中國、印度、伊朗及瑪雅都有相關的研究。顧炎武《日知錄》有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

2世紀時,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認為宇宙中的天體,包括太陽,圍繞著地球運轉。這一學說受到了教會的歡迎,統治了西方社會對宇宙的認識長達一千多年。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新的宇宙體系理論——日心說。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將望遠鏡用於天文觀測,觀察到了太陽黑子、月球表面、行星的盈虧,以及木星的四顆衛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提出了萬有重力定律,創立了古典力學,促使天體力學這一新的天文學分支的誕生,使天文學從單純描述天體的幾何關係和運動狀況進入到研究天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和運動原因的新階段,在天文學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19世紀中葉,天文攝影和分光技術的發明,使天文學家可以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天體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運動狀態和演化規律,從而更加深入到問題本質,從而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分支學科天體物理學。這又是天文學的一次重大飛躍。

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電波望遠鏡開始廣泛應用於天文觀測,開啟了除可見光外電磁波譜的一個新窗口,並在1960年代取得了被稱為「天文學四大發現」(微波背景輻射、脈衝星、類星體和星際有機分子)的新成就[3]。隨著人類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空間天文學得到了迅速發展,人類可以突破地球大氣層的阻隔,到地球以外觀測天體的紫外線、紅外線、X射線、γ射線等波段的輻射,天文學進入了全波段發展的新時代。與此同時,新技術促使地面上的望遠鏡口徑和解析率都在不斷提高,從4米、5米、6米級的望遠鏡到1990年代若干8到10米級別的望遠鏡投入使用,這些望遠鏡與空間天文衛星一道,積累了大量的觀測資料,發現了活躍星系核、伽瑪射線暴、X射線雙星、重力透鏡、暗物質與暗能量等一大批新的現象和天體。

天文學是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與其他學科的實驗方法不同,天文觀測是一種被動的實驗,通常觀測的對象距離觀測者極其遙遠,本身的尺度極大,演化時間極長,而且往往涉及到一些極端的物理條件,如高溫、高密度、強磁場等等,這些條件通常在地面的實驗室中是很難模擬和再現的。天文學家經常遵循「觀測——理論——觀測」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即提出理論來解釋一些天文現象,然後再根據新的觀測結果,對原來的理論進行修正或者用新的理論來代替。

由於地球大氣層對大部分電磁波段來說是不透明的,因此許多太空探測方法和手段相繼出現,例如氣球、火箭、人造衛星和太空飛行器等,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太空天文學,大大拓寬了天文學家的視野,使現代天文學發展成為全波段的天文學。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TCM »

李約瑟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天學卷中讚揚宣夜說,認為可與古希臘的宇宙論相提並論。

張衡在《渾天儀圖注》: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孤居于天內,天大而地小。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TCM 寫:
image 寫:
TCM 寫:欽天監,中國古代官名。掌管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

中國歷代多設置司天監,但名稱不同。周朝有太史,秦漢以後有太史令。隋代設太史監,唐代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隸屬祕書省。宋、元兩朝有司天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馬依澤應詔入華在962年至963年間編制「應天曆」。元代又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象衍曆」。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曆、回回曆四科;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魯密國的黑的兒、馬德魯丁、馬哈麻父子先後出任監正。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明朝以後即有歐洲傳教士加入。

清朝欽天監監正
湯若望(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德國人)
南懷仁(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閔明我(Philippus Maria Grimaldi,1639-1712,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冒名頂替天主教多明我會傳教修士西班牙人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1610-1689)
徐日升(Sancho Pereira,1645-1708,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葡萄牙人)
安多(Antoine Thomas,1644-1709,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紀利安
索德超
福文高
南彌德
高守謙

欽天監至民國始廢,其執掌由中央觀象臺司其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在位) 洪武初年,明廷先後詔徵蒙元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族和外族的曆算測候專材或延攬阿拉伯的星曆專家至南京出任新成立的國家天文組織的官員。

洪 武元年(1368) 九月,明朝政府第一次詔徵來自元大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太史院使張佑、張沂,司農卿兼太史院使成隸, 太史同知郭讓、朱茂,司天少監王大可、石澤、李義,司天太監趙恂,太史院監候劉孝忠,靈臺郎張容,回回司天太監黑的兒、阿都刺, 司天監丞迭里月實共十四人。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改太史院為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一人、主簿一人、主事一人、 五官正五人、五官副五人、靈臺郎二人、保章正二人、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同時,為了提升天文觀測手段的精確度, 明太祖重新確立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曆、回回曆雙軌制,即在司天監之外另置回回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二人。


洪武二年 (1369) 四月,明廷第二次詔徵來自元上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回回司天臺官員鄭阿里等十一人。洪武三年(1370) 六月,明廷改司天監為欽天監,下設天文科、漏刻科、《大統曆》科、《回回曆》科等四個單位,同時又改回回司天監為回回欽天監。約從洪武二年至三十一年 (1398) ,來自阿拉伯魯密國的馬德魯丁、馬沙亦黑父子先後出任回回司天監或回回欽天監的監正、具體組織主持譯介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 、阿爾‧吐西(Muhammad ibn al-Hasan al-Tūsī, 1201-1274) 等人所撰的伊斯蘭天文星占書籍以至製作伊斯蘭系統的天文儀器。

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太祖詔翰林侍講學士李翀、翰林檢討吳伯宗(名 祐,金谿人,曾奉使安南,?-1385)、回回欽天監 靈臺郎海達兒(Haidar,西域人) 、阿答兀丁(Adā’ al-Dī) 、回回欽天監“回回大師”授翰林編修馬沙亦黑、回回欽天監靈臺郎授翰林編修馬哈麻(Muhammad, 字仲良,魯迷國人)等於南京右順門之右開局,共譯伊斯蘭曆算、星占書,包括Abū Muhammad ‘Atāibn Ahmad ibn Muhammad Khwāja Ghāī al-Samarqandī al-Sanjufīnī 的《星表》(Zīj , 1366 年撰) 和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裏海[Caspian Sea]南岸北伊朗Jīlān人;971-1029或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的 《占星術原則導引》(al-Madkhal fī Sinā‘at Ahkām al-Nujūm [ Introduction to Astrology] ,1004年[?]撰)。兩書約同時於洪武十六年(1383)二月譯成,即《回回曆法》和《明譯天文書》,並於五月由明內府刻印。

《回回曆法》卷前有洪武十六年五月翰林院檢討吳伯宗序,首卷題“回回曆法釋例”,細目有:

釋用數例:周天計十二宮,共360度,每1宮30度,每1度60分,每1分60秒,每1秒60微,每1微60纖

釋回回曆法積年:起西域阿喇必年為元至洪武甲子計積七百八十六筭(榮按,即穆罕默德由麥加(Mecca) 遷都麥地那(Medina)的公元621年)

釋宮分日數:白羊(Arabic: Hamal / Persian: Barrah / Aries)戌宮31日

金牛(Taur / Gāu / Taurus)酉宮31日
陰陽(Jauzā’/ Dū-paykar / Gemini)申宮31日
巨蟹(Saratān / Khār-Cang / Cancer)未宮32日
獅子(Asad / Shīr / Leo)午宮31日
雙女(Sumbalat / Khūshah / Virgo)巳宮31日
天秤(Mīzān / Tarāzū / Libra)辰宮30日
天蝎(‘Aqrab / Gazh-dum / Scorpio)卯宮30日
人馬(Qaus / Kamān / Sagittarius)寅宮29日
磨羯(Jadī / Buz-i-Kūhī / Capricorn)丑宮29日
寶瓶(Dalw / Dūl-i-āsiyāb / Aquarius)子宮30日
雙魚(Hūt / Māhī / Pisces)亥宮30日

釋月分大小及本音名號:
第一月大名法斡而丁(榮按,原為“波斯曆”月名Farwardin)
第二月小名阿而的必喜世(Urdī Bihisht)
第三月大名虎而達(Khurdād)
第四月小名提而(Tir)
第五月大名木而達(Murdād)
第六月小名沙合列斡而(Shahrīwar)
第七月大名列黑而(Mihr)
第八月小名阿班(Ābān)
第九月大名阿咱而(Āzar)
第十月小名答亦(Dai)
第十一月大名八哈慢(Bahman)
第十二月小名亦思番達而麻的(Isfandārmud)

釋七曜數及本音名號:
日一數名也閃別(yak shanbah)
月二數名都閃別(dū shanbah)
火三數名寫閃別(sih shanbah)
水四數名察兒閃別(cahār shanbah)
木五數名盤閃別(panj shanbah)
金六數名阿的那(ādīnah shanbah)
土七數名閃別(shanbah)

釋閏法:求宮分閏日;求月分閏日;求中國閏月
當時測定太陽五星最高行度
至於《明譯天文書》也是於洪武十六年二月譯成,五月刻印。吳宗伯亦撰有〈譯天文書序〉:


爰 自洪武初,大將軍平元都,收其圖籍,經傳子史,凡若干萬卷,悉上進京 師,藏之書府。萬機之暇,即名儒臣進講,以資治道。其道西域書數百冊, 言殊字異,無能知者。十五年秋九月癸亥,上御奉天門,召翰林臣李翀、臣 吳伯宗而諭之曰:“天道幽微,垂象以示人。人君體天行道,乃成治功。古 之帝王,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修人事,育萬物。由是文籍以興,彝倫攸 。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
在譯書過程中,朱元璋曾嘉獎馬沙亦黑和馬哈麻,特別撰有 〈翰林編修馬沙亦黑馬哈麻文〉。 此書主要是介紹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占星術。阿拉伯的占星術基本上是屬於巴比倫--古希臘占星術的體系。 這一體系認為,恒星和行星各有其性情和能力。 在不同的時刻,各個天體的位置各各不同,各個天體的影響力也各有不同。 在任何一個時刻,各個天體的能力綜合起來,對萬事萬物,尤其是對人的命運,產生當時才有的影響。 因此,這個體系的天文、占星家較重視天體位置,尤其是行星位置的觀測。所以朱元璋說:“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 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由於《明譯天文書》於民國六年(1917) 被景印收入《涵芬樓祕笈》第三集,流傳較廣,學界研究此書也較多。

洪武十七年(1384)七月初十日製欽天監觀星盤。 竊議這具觀星盤當係欽天監《回回曆》科所賴以觀測的天文儀器。 按,《元史‧天文志一》“西域儀象”記載有伊斯蘭系統多用途天文觀測儀器:

兀 速都兒刺不,定漢言,晝夜時刻之器。其制以銅如圓鏡而可掛,面刻十二 表位、晝夜時刻,上加銅條綴其中,可以圓轉。銅條兩端,各屈其首為二竅 以對望,晝則視日影,夜則窺星辰,以定時刻,以測休咎。背嵌鏡片三面刻 其圖凡七,以辨東西南北日影長短之不同、星表向背之有異,故各異其圖, 以畫天地之變焉。
“兀速都兒刺不”當是Arabic: asturlâb 的音譯字,即medieval Latin: astrolabium planisphaerium 或英語planispheric astrolabe(平面星盤 ;簡平儀) ;又元代王士點、商企翁編次《秘書監志》卷七〈司天監〉載有“兀速刺八丁窟勒” (按即Arabic: asturlâb kurî, medieval Spanish: astrolabio redonio, 英語spherical astrolabe[球狀觀星盤]) 的用法說明書。

洪武十八年(1385)十月初八日,明太祖於南京城北雞鳴山築欽天監之觀星臺(今北極閣遺址),把從元大都(包括簡儀和渾儀) 或元上都南運的天文儀器安裝臺上;同時又在城南雨花臺山麓築回回欽天監之觀星臺。
挖 中國周朝就開始研究了喔... 原來腦殘的程度更上層樓

搞了幾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是地球自轉(連圓的扁的都不知道)?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天不生科學 萬古如長夜
汝言汝語,彰顯對科學之不明。
在自然科學上,相信汝的程度不高。
汝言汝語,彰顯對科學基本常識之不明。

一般說來,科學涵蓋三方面含義:

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相,而對自然作用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實驗),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
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信度與效度。

貼二三點付諸闕如連第一點都殘缺不全的文章卻自以為是科學 好笑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TCM 寫:李約瑟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天學卷中讚揚宣夜說,認為可與古希臘的宇宙論相提並論。

張衡在《渾天儀圖注》: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孤居于天內,天大而地小。
果然真的~~ 隨便一個小學生甚至幼稚園學生都比張衡強 (爽) ...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TCM »

image 寫:
TCM 寫:
image 寫:
TCM 寫:欽天監,中國古代官名。掌管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

中國歷代多設置司天監,但名稱不同。周朝有太史,秦漢以後有太史令。隋代設太史監,唐代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隸屬祕書省。宋、元兩朝有司天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馬依澤應詔入華在962年至963年間編制「應天曆」。元代又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象衍曆」。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曆、回回曆四科;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魯密國的黑的兒、馬德魯丁、馬哈麻父子先後出任監正。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明朝以後即有歐洲傳教士加入。

清朝欽天監監正
湯若望(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德國人)
南懷仁(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閔明我(Philippus Maria Grimaldi,1639-1712,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冒名頂替天主教多明我會傳教修士西班牙人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1610-1689)
徐日升(Sancho Pereira,1645-1708,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葡萄牙人)
安多(Antoine Thomas,1644-1709,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紀利安
索德超
福文高
南彌德
高守謙

欽天監至民國始廢,其執掌由中央觀象臺司其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在位) 洪武初年,明廷先後詔徵蒙元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族和外族的曆算測候專材或延攬阿拉伯的星曆專家至南京出任新成立的國家天文組織的官員。

洪 武元年(1368) 九月,明朝政府第一次詔徵來自元大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太史院使張佑、張沂,司農卿兼太史院使成隸, 太史同知郭讓、朱茂,司天少監王大可、石澤、李義,司天太監趙恂,太史院監候劉孝忠,靈臺郎張容,回回司天太監黑的兒、阿都刺, 司天監丞迭里月實共十四人。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改太史院為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一人、主簿一人、主事一人、 五官正五人、五官副五人、靈臺郎二人、保章正二人、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同時,為了提升天文觀測手段的精確度, 明太祖重新確立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曆、回回曆雙軌制,即在司天監之外另置回回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二人。


洪武二年 (1369) 四月,明廷第二次詔徵來自元上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回回司天臺官員鄭阿里等十一人。洪武三年(1370) 六月,明廷改司天監為欽天監,下設天文科、漏刻科、《大統曆》科、《回回曆》科等四個單位,同時又改回回司天監為回回欽天監。約從洪武二年至三十一年 (1398) ,來自阿拉伯魯密國的馬德魯丁、馬沙亦黑父子先後出任回回司天監或回回欽天監的監正、具體組織主持譯介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 、阿爾‧吐西(Muhammad ibn al-Hasan al-Tūsī, 1201-1274) 等人所撰的伊斯蘭天文星占書籍以至製作伊斯蘭系統的天文儀器。

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太祖詔翰林侍講學士李翀、翰林檢討吳伯宗(名 祐,金谿人,曾奉使安南,?-1385)、回回欽天監 靈臺郎海達兒(Haidar,西域人) 、阿答兀丁(Adā’ al-Dī) 、回回欽天監“回回大師”授翰林編修馬沙亦黑、回回欽天監靈臺郎授翰林編修馬哈麻(Muhammad, 字仲良,魯迷國人)等於南京右順門之右開局,共譯伊斯蘭曆算、星占書,包括Abū Muhammad ‘Atāibn Ahmad ibn Muhammad Khwāja Ghāī al-Samarqandī al-Sanjufīnī 的《星表》(Zīj , 1366 年撰) 和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裏海[Caspian Sea]南岸北伊朗Jīlān人;971-1029或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的 《占星術原則導引》(al-Madkhal fī Sinā‘at Ahkām al-Nujūm [ Introduction to Astrology] ,1004年[?]撰)。兩書約同時於洪武十六年(1383)二月譯成,即《回回曆法》和《明譯天文書》,並於五月由明內府刻印。

《回回曆法》卷前有洪武十六年五月翰林院檢討吳伯宗序,首卷題“回回曆法釋例”,細目有:

釋用數例:周天計十二宮,共360度,每1宮30度,每1度60分,每1分60秒,每1秒60微,每1微60纖

釋回回曆法積年:起西域阿喇必年為元至洪武甲子計積七百八十六筭(榮按,即穆罕默德由麥加(Mecca) 遷都麥地那(Medina)的公元621年)

釋宮分日數:白羊(Arabic: Hamal / Persian: Barrah / Aries)戌宮31日

金牛(Taur / Gāu / Taurus)酉宮31日
陰陽(Jauzā’/ Dū-paykar / Gemini)申宮31日
巨蟹(Saratān / Khār-Cang / Cancer)未宮32日
獅子(Asad / Shīr / Leo)午宮31日
雙女(Sumbalat / Khūshah / Virgo)巳宮31日
天秤(Mīzān / Tarāzū / Libra)辰宮30日
天蝎(‘Aqrab / Gazh-dum / Scorpio)卯宮30日
人馬(Qaus / Kamān / Sagittarius)寅宮29日
磨羯(Jadī / Buz-i-Kūhī / Capricorn)丑宮29日
寶瓶(Dalw / Dūl-i-āsiyāb / Aquarius)子宮30日
雙魚(Hūt / Māhī / Pisces)亥宮30日

釋月分大小及本音名號:
第一月大名法斡而丁(榮按,原為“波斯曆”月名Farwardin)
第二月小名阿而的必喜世(Urdī Bihisht)
第三月大名虎而達(Khurdād)
第四月小名提而(Tir)
第五月大名木而達(Murdād)
第六月小名沙合列斡而(Shahrīwar)
第七月大名列黑而(Mihr)
第八月小名阿班(Ābān)
第九月大名阿咱而(Āzar)
第十月小名答亦(Dai)
第十一月大名八哈慢(Bahman)
第十二月小名亦思番達而麻的(Isfandārmud)

釋七曜數及本音名號:
日一數名也閃別(yak shanbah)
月二數名都閃別(dū shanbah)
火三數名寫閃別(sih shanbah)
水四數名察兒閃別(cahār shanbah)
木五數名盤閃別(panj shanbah)
金六數名阿的那(ādīnah shanbah)
土七數名閃別(shanbah)

釋閏法:求宮分閏日;求月分閏日;求中國閏月
當時測定太陽五星最高行度
至於《明譯天文書》也是於洪武十六年二月譯成,五月刻印。吳宗伯亦撰有〈譯天文書序〉:


爰 自洪武初,大將軍平元都,收其圖籍,經傳子史,凡若干萬卷,悉上進京 師,藏之書府。萬機之暇,即名儒臣進講,以資治道。其道西域書數百冊, 言殊字異,無能知者。十五年秋九月癸亥,上御奉天門,召翰林臣李翀、臣 吳伯宗而諭之曰:“天道幽微,垂象以示人。人君體天行道,乃成治功。古 之帝王,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修人事,育萬物。由是文籍以興,彝倫攸 。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
在譯書過程中,朱元璋曾嘉獎馬沙亦黑和馬哈麻,特別撰有 〈翰林編修馬沙亦黑馬哈麻文〉。 此書主要是介紹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占星術。阿拉伯的占星術基本上是屬於巴比倫--古希臘占星術的體系。 這一體系認為,恒星和行星各有其性情和能力。 在不同的時刻,各個天體的位置各各不同,各個天體的影響力也各有不同。 在任何一個時刻,各個天體的能力綜合起來,對萬事萬物,尤其是對人的命運,產生當時才有的影響。 因此,這個體系的天文、占星家較重視天體位置,尤其是行星位置的觀測。所以朱元璋說:“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 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由於《明譯天文書》於民國六年(1917) 被景印收入《涵芬樓祕笈》第三集,流傳較廣,學界研究此書也較多。

洪武十七年(1384)七月初十日製欽天監觀星盤。 竊議這具觀星盤當係欽天監《回回曆》科所賴以觀測的天文儀器。 按,《元史‧天文志一》“西域儀象”記載有伊斯蘭系統多用途天文觀測儀器:

兀 速都兒刺不,定漢言,晝夜時刻之器。其制以銅如圓鏡而可掛,面刻十二 表位、晝夜時刻,上加銅條綴其中,可以圓轉。銅條兩端,各屈其首為二竅 以對望,晝則視日影,夜則窺星辰,以定時刻,以測休咎。背嵌鏡片三面刻 其圖凡七,以辨東西南北日影長短之不同、星表向背之有異,故各異其圖, 以畫天地之變焉。
“兀速都兒刺不”當是Arabic: asturlâb 的音譯字,即medieval Latin: astrolabium planisphaerium 或英語planispheric astrolabe(平面星盤 ;簡平儀) ;又元代王士點、商企翁編次《秘書監志》卷七〈司天監〉載有“兀速刺八丁窟勒” (按即Arabic: asturlâb kurî, medieval Spanish: astrolabio redonio, 英語spherical astrolabe[球狀觀星盤]) 的用法說明書。

洪武十八年(1385)十月初八日,明太祖於南京城北雞鳴山築欽天監之觀星臺(今北極閣遺址),把從元大都(包括簡儀和渾儀) 或元上都南運的天文儀器安裝臺上;同時又在城南雨花臺山麓築回回欽天監之觀星臺。
挖 中國周朝就開始研究了喔... 原來腦殘的程度更上層樓

搞了幾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是地球自轉(連圓的扁的都不知道)?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天不生科學 萬古如長夜
汝言汝語,彰顯對科學之不明。
在自然科學上,相信汝的程度不高。
汝言汝語,彰顯對科學基本常識之不明。

一般說來,科學涵蓋三方面含義:

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相,而對自然作用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實驗),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
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信度與效度。

貼二三點付諸闕如連第一點都殘缺不全的文章卻自以為是科學 好笑

天文學是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與其他學科的實驗方法不同,天文觀測是一種被動的實驗,通常觀測的對象距離觀測者極其遙遠,本身的尺度極大,演化時間極長,而且往往涉及到一些極端的物理條件,如高溫、高密度、強磁場等等,這些條件通常在地面的實驗室中是很難模擬和再現的。天文學家經常遵循「觀測——理論——觀測」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即提出理論來解釋一些天文現象,然後再根據新的觀測結果,對原來的理論進行修正或者用新的理論來代替。

請問
地球為何會自轉?
地球為何要產生傾角?
地球的傾角為何要進行變動?
這些力量來源於何?
這些變動受何種因子控制?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TCM 寫:
image 寫:
TCM 寫:
image 寫:
TCM 寫:欽天監,中國古代官名。掌管觀察天文,並推算曆法。

中國歷代多設置司天監,但名稱不同。周朝有太史,秦漢以後有太史令。隋代設太史監,唐代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隸屬祕書省。宋、元兩朝有司天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馬依澤應詔入華在962年至963年間編制「應天曆」。元代又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象衍曆」。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曆、回回曆四科;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魯密國的黑的兒、馬德魯丁、馬哈麻父子先後出任監正。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明朝以後即有歐洲傳教士加入。

清朝欽天監監正
湯若望(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德國人)
南懷仁(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閔明我(Philippus Maria Grimaldi,1639-1712,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冒名頂替天主教多明我會傳教修士西班牙人Domingo Fernández Navarrete(1610-1689)
徐日升(Sancho Pereira,1645-1708,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葡萄牙人)
安多(Antoine Thomas,1644-1709,天主教神父,耶穌會傳教修士,比利時人)
紀利安
索德超
福文高
南彌德
高守謙

欽天監至民國始廢,其執掌由中央觀象臺司其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在位) 洪武初年,明廷先後詔徵蒙元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族和外族的曆算測候專材或延攬阿拉伯的星曆專家至南京出任新成立的國家天文組織的官員。

洪 武元年(1368) 九月,明朝政府第一次詔徵來自元大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太史院使張佑、張沂,司農卿兼太史院使成隸, 太史同知郭讓、朱茂,司天少監王大可、石澤、李義,司天太監趙恂,太史院監候劉孝忠,靈臺郎張容,回回司天太監黑的兒、阿都刺, 司天監丞迭里月實共十四人。同年十二月,明朝政府改太史院為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一人、主簿一人、主事一人、 五官正五人、五官副五人、靈臺郎二人、保章正二人、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同時,為了提升天文觀測手段的精確度, 明太祖重新確立官方天文機構中漢曆、回回曆雙軌制,即在司天監之外另置回回司天監,設監令一人、少監二人、監丞二人。


洪武二年 (1369) 四月,明廷第二次詔徵來自元上都的天文官員南來,他們包括元回回司天臺官員鄭阿里等十一人。洪武三年(1370) 六月,明廷改司天監為欽天監,下設天文科、漏刻科、《大統曆》科、《回回曆》科等四個單位,同時又改回回司天監為回回欽天監。約從洪武二年至三十一年 (1398) ,來自阿拉伯魯密國的馬德魯丁、馬沙亦黑父子先後出任回回司天監或回回欽天監的監正、具體組織主持譯介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 、阿爾‧吐西(Muhammad ibn al-Hasan al-Tūsī, 1201-1274) 等人所撰的伊斯蘭天文星占書籍以至製作伊斯蘭系統的天文儀器。

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太祖詔翰林侍講學士李翀、翰林檢討吳伯宗(名 祐,金谿人,曾奉使安南,?-1385)、回回欽天監 靈臺郎海達兒(Haidar,西域人) 、阿答兀丁(Adā’ al-Dī) 、回回欽天監“回回大師”授翰林編修馬沙亦黑、回回欽天監靈臺郎授翰林編修馬哈麻(Muhammad, 字仲良,魯迷國人)等於南京右順門之右開局,共譯伊斯蘭曆算、星占書,包括Abū Muhammad ‘Atāibn Ahmad ibn Muhammad Khwāja Ghāī al-Samarqandī al-Sanjufīnī 的《星表》(Zīj , 1366 年撰) 和伊本‧拉班( 漢譯名作闊識牙耳Kūšyār ibn Labbān ibn Bāšahrī al-Jīlī ,裏海[Caspian Sea]南岸北伊朗Jīlān人;971-1029或活躍於公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前半期)的 《占星術原則導引》(al-Madkhal fī Sinā‘at Ahkām al-Nujūm [ Introduction to Astrology] ,1004年[?]撰)。兩書約同時於洪武十六年(1383)二月譯成,即《回回曆法》和《明譯天文書》,並於五月由明內府刻印。

《回回曆法》卷前有洪武十六年五月翰林院檢討吳伯宗序,首卷題“回回曆法釋例”,細目有:

釋用數例:周天計十二宮,共360度,每1宮30度,每1度60分,每1分60秒,每1秒60微,每1微60纖

釋回回曆法積年:起西域阿喇必年為元至洪武甲子計積七百八十六筭(榮按,即穆罕默德由麥加(Mecca) 遷都麥地那(Medina)的公元621年)

釋宮分日數:白羊(Arabic: Hamal / Persian: Barrah / Aries)戌宮31日

金牛(Taur / Gāu / Taurus)酉宮31日
陰陽(Jauzā’/ Dū-paykar / Gemini)申宮31日
巨蟹(Saratān / Khār-Cang / Cancer)未宮32日
獅子(Asad / Shīr / Leo)午宮31日
雙女(Sumbalat / Khūshah / Virgo)巳宮31日
天秤(Mīzān / Tarāzū / Libra)辰宮30日
天蝎(‘Aqrab / Gazh-dum / Scorpio)卯宮30日
人馬(Qaus / Kamān / Sagittarius)寅宮29日
磨羯(Jadī / Buz-i-Kūhī / Capricorn)丑宮29日
寶瓶(Dalw / Dūl-i-āsiyāb / Aquarius)子宮30日
雙魚(Hūt / Māhī / Pisces)亥宮30日

釋月分大小及本音名號:
第一月大名法斡而丁(榮按,原為“波斯曆”月名Farwardin)
第二月小名阿而的必喜世(Urdī Bihisht)
第三月大名虎而達(Khurdād)
第四月小名提而(Tir)
第五月大名木而達(Murdād)
第六月小名沙合列斡而(Shahrīwar)
第七月大名列黑而(Mihr)
第八月小名阿班(Ābān)
第九月大名阿咱而(Āzar)
第十月小名答亦(Dai)
第十一月大名八哈慢(Bahman)
第十二月小名亦思番達而麻的(Isfandārmud)

釋七曜數及本音名號:
日一數名也閃別(yak shanbah)
月二數名都閃別(dū shanbah)
火三數名寫閃別(sih shanbah)
水四數名察兒閃別(cahār shanbah)
木五數名盤閃別(panj shanbah)
金六數名阿的那(ādīnah shanbah)
土七數名閃別(shanbah)

釋閏法:求宮分閏日;求月分閏日;求中國閏月
當時測定太陽五星最高行度
至於《明譯天文書》也是於洪武十六年二月譯成,五月刻印。吳宗伯亦撰有〈譯天文書序〉:


爰 自洪武初,大將軍平元都,收其圖籍,經傳子史,凡若干萬卷,悉上進京 師,藏之書府。萬機之暇,即名儒臣進講,以資治道。其道西域書數百冊, 言殊字異,無能知者。十五年秋九月癸亥,上御奉天門,召翰林臣李翀、臣 吳伯宗而諭之曰:“天道幽微,垂象以示人。人君體天行道,乃成治功。古 之帝王,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修人事,育萬物。由是文籍以興,彝倫攸 。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
在譯書過程中,朱元璋曾嘉獎馬沙亦黑和馬哈麻,特別撰有 〈翰林編修馬沙亦黑馬哈麻文〉。 此書主要是介紹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占星術。阿拉伯的占星術基本上是屬於巴比倫--古希臘占星術的體系。 這一體系認為,恒星和行星各有其性情和能力。 在不同的時刻,各個天體的位置各各不同,各個天體的影響力也各有不同。 在任何一個時刻,各個天體的能力綜合起來,對萬事萬物,尤其是對人的命運,產生當時才有的影響。 因此,這個體系的天文、占星家較重視天體位置,尤其是行星位置的觀測。所以朱元璋說:“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 其(五星)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由於《明譯天文書》於民國六年(1917) 被景印收入《涵芬樓祕笈》第三集,流傳較廣,學界研究此書也較多。

洪武十七年(1384)七月初十日製欽天監觀星盤。 竊議這具觀星盤當係欽天監《回回曆》科所賴以觀測的天文儀器。 按,《元史‧天文志一》“西域儀象”記載有伊斯蘭系統多用途天文觀測儀器:

兀 速都兒刺不,定漢言,晝夜時刻之器。其制以銅如圓鏡而可掛,面刻十二 表位、晝夜時刻,上加銅條綴其中,可以圓轉。銅條兩端,各屈其首為二竅 以對望,晝則視日影,夜則窺星辰,以定時刻,以測休咎。背嵌鏡片三面刻 其圖凡七,以辨東西南北日影長短之不同、星表向背之有異,故各異其圖, 以畫天地之變焉。
“兀速都兒刺不”當是Arabic: asturlâb 的音譯字,即medieval Latin: astrolabium planisphaerium 或英語planispheric astrolabe(平面星盤 ;簡平儀) ;又元代王士點、商企翁編次《秘書監志》卷七〈司天監〉載有“兀速刺八丁窟勒” (按即Arabic: asturlâb kurî, medieval Spanish: astrolabio redonio, 英語spherical astrolabe[球狀觀星盤]) 的用法說明書。

洪武十八年(1385)十月初八日,明太祖於南京城北雞鳴山築欽天監之觀星臺(今北極閣遺址),把從元大都(包括簡儀和渾儀) 或元上都南運的天文儀器安裝臺上;同時又在城南雨花臺山麓築回回欽天監之觀星臺。
挖 中國周朝就開始研究了喔... 原來腦殘的程度更上層樓

搞了幾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是地球自轉(連圓的扁的都不知道)?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天不生科學 萬古如長夜
汝言汝語,彰顯對科學之不明。
在自然科學上,相信汝的程度不高。
汝言汝語,彰顯對科學基本常識之不明。

一般說來,科學涵蓋三方面含義:

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相,而對自然作用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實驗),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
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信度與效度。

貼二三點付諸闕如連第一點都殘缺不全的文章卻自以為是科學 好笑

天文學是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與其他學科的實驗方法不同,天文觀測是一種被動的實驗,通常觀測的對象距離觀測者極其遙遠,本身的尺度極大,演化時間極長,而且往往涉及到一些極端的物理條件,如高溫、高密度、強磁場等等,這些條件通常在地面的實驗室中是很難模擬和再現的。天文學家經常遵循「觀測——理論——觀測」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即提出理論來解釋一些天文現象,然後再根據新的觀測結果,對原來的理論進行修正或者用新的理論來代替。
沒錯啊 連觀測都有問題 理論自然離離拉拉

最重要的天文學"常識" 不要說黑洞不要說弦理論不要說有沒有對撞機好了...中國人看了三四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地球是自轉的?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自己不發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萬古如長夜 三四千年完輸人家的三四百年 丟臉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TCM »

image 寫: 一般說來,科學涵蓋三方面含義:

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相,而對自然作用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實驗),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
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信度與效度。

貼二三點付諸闕如連第一點都殘缺不全的文章卻自以為是科學 好笑


最重要的天文學"常識" 不要說黑洞不要說弦理論不要說有沒有對撞機好了...中國人看了三四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地球是自轉的?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自己不發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萬古如長夜 三四千年完輸人家的三四百年 丟臉

天文學是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與其他學科的實驗方法不同,天文觀測是一種被動的實驗,通常觀測的對象距離觀測者極其遙遠,本身的尺度極大,演化時間極長,而且往往涉及到一些極端的物理條件,如高溫、高密度、強磁場等等,這些條件通常在地面的實驗室中是很難模擬和再現的。天文學家經常遵循「觀測——理論——觀測」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即提出理論來解釋一些天文現象,然後再根據新的觀測結果,對原來的理論進行修正或者用新的理論來代替。

真正丟臉的,是拿著以代代人類前賢積累下來的成果,自己卻也未去做過觀測、推算、推衍、推論...等,就破口亂罵那些辛辛苦苦於當代科技下努力過的前人,若使其回到那時代,相信與那些前賢相比是天差地別。

請問
地球為何會自轉?
地球為何要產生傾角?
地球的傾角為何要進行變動?
這些力量來源於何?
這些變動受何種因子控制?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TCM 寫:
image 寫: 一般說來,科學涵蓋三方面含義:

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相,而對自然作用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實驗),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
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信度與效度。

貼二三點付諸闕如連第一點都殘缺不全的文章卻自以為是科學 好笑


最重要的天文學"常識" 不要說黑洞不要說弦理論不要說有沒有對撞機好了...中國人看了三四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地球是自轉的?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自己不發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萬古如長夜 三四千年完輸人家的三四百年 丟臉

天文學是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與其他學科的實驗方法不同,天文觀測是一種被動的實驗,通常觀測的對象距離觀測者極其遙遠,本身的尺度極大,演化時間極長,而且往往涉及到一些極端的物理條件,如高溫、高密度、強磁場等等,這些條件通常在地面的實驗室中是很難模擬和再現的。天文學家經常遵循「觀測——理論——觀測」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即提出理論來解釋一些天文現象,然後再根據新的觀測結果,對原來的理論進行修正或者用新的理論來代替。

真正丟臉的,是拿著以代代人類前賢積累下來的成果,自己卻也未去做過觀測、推算、推衍、推論...等,就破口亂罵那些辛辛苦苦於當代科技下努力過的前人,若使其回到那時代,相信與那些前賢相比是天差地別。

請問
地球為何會自轉?
地球為何要產生傾角?
地球的傾角為何要進行變動?
這些力量來源於何?
這些變動受何種因子控制?
你拿這些考只知雞蛋的張橫 會不會太難了啊? (爽) (爽)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TCM »

image 寫:
TCM 寫:
image 寫: 一般說來,科學涵蓋三方面含義:

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相,而對自然作用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實驗),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
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信度與效度。

貼二三點付諸闕如連第一點都殘缺不全的文章卻自以為是科學 好笑


最重要的天文學"常識" 不要說黑洞不要說弦理論不要說有沒有對撞機好了...中國人看了三四千年 有哪一個人知道地球是自轉的?哪一個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光自己不發光?有哪一個知道月亮比所有的星星都小?哪一個知道日蝕是怎麼來的?...現在小學生甚至幼稚園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萬古如長夜 三四千年完輸人家的三四百年 丟臉

天文學是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與其他學科的實驗方法不同,天文觀測是一種被動的實驗,通常觀測的對象距離觀測者極其遙遠,本身的尺度極大,演化時間極長,而且往往涉及到一些極端的物理條件,如高溫、高密度、強磁場等等,這些條件通常在地面的實驗室中是很難模擬和再現的。天文學家經常遵循「觀測——理論——觀測」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即提出理論來解釋一些天文現象,然後再根據新的觀測結果,對原來的理論進行修正或者用新的理論來代替。

真正丟臉的,是拿著以代代人類前賢積累下來的成果,自己卻也未去做過觀測、推算、推衍、推論...等,就破口亂罵那些辛辛苦苦於當代科技下努力過的前人,若使其回到那時代,相信與那些前賢相比是天差地別。

請問
地球為何會自轉?
地球為何要產生傾角?
地球的傾角為何要進行變動?
這些力量來源於何?
這些變動受何種因子控制?
你拿這些考只知雞蛋的張橫 會不會太難了啊? (爽) (爽)
這種對自身自然科學拙劣能力的秀下限,讓眾人看盡什麼是丟臉。 (爽) (爽) (爽)

近1800多年前,張衡明確說明月蝕的原因,提出月球本身不會發光的觀點,造了地動儀、渾天儀等物,繪製記錄2,500顆星體的星圖、計算圓周率準確至小數點後一個位、闡釋和確立渾天說的宇宙論;他測出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天的1/736,即29'24〞,同太陽和月亮的平均角直徑31'59.〞26和31'5.〞2相差不多,文學上創作了〈二京賦〉及〈歸田賦〉等辭賦名篇、拓展漢賦的文體與題材,開創了七言古詩的詩歌體裁,地位為現代天文學界所肯定。

汝呢?
若汝生在近1800年前,汝能有何成就?

拿著前人所積累的知識,自以為很懂,但其實懂得卻極其皮毛,亂罵一通,臉真的是自己不要的。 (爽) (爽) (爽)
最後由 TCM 於 週日 9月 11, 2016 11:1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好笑 我可以肯定回答你 我送任何一個天文學學者坐時光機回到張橫的年代 都比張橫強一百倍 ...不 ...送兩百年前任何一個天文學者就可以完敗張橫...

三四千年搞不出個東西 人家搞出科學 幾十年間了解的天文知識 就完勝中國那三四千年幾萬個研究天文的學者總和了(包括張橫)

丟臉啊 真是"萬古如長夜"啊.... (爽) (爽)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TCM »

image 寫:好笑 我可以肯定回答你 我送任何一個天文學學者坐時光機回到張橫的年代 都比張橫強一百倍 ...不 ...送兩百年前任何一個天文學者就可以完敗張橫...

三四千年搞不出個東西 人家搞出科學 幾十年間了解的天文知識 就完勝中國那三四千年幾萬個研究天文的學者總和了(包括張橫)

丟臉啊 真是"萬古如長夜"啊.... (爽) (爽)
等你造出時光機,再來嘴炮還不遲。不要連個超音速的飛機你就造不出來,就在亂講大話。
你這種"萬古之丟臉"說法,真是有目共賞。

(爽) (爽) (爽)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image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59129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6, 2009 8:10 pm
來自: 集合住宅

Re: 星星會變化

文章 image »

TCM 寫:
image 寫:好笑 我可以肯定回答你 我送任何一個天文學學者坐時光機回到張橫的年代 都比張橫強一百倍 ...不 ...送兩百年前任何一個天文學者就可以完敗張橫...

三四千年搞不出個東西 人家搞出科學 幾十年間了解的天文知識 就完勝中國那三四千年幾萬個研究天文的學者總和了(包括張橫)

丟臉啊 真是"萬古如長夜"啊.... (爽) (爽)
等你造出時光機,再來嘴炮還不遲。不要連個超音速的飛機你就造不出來,就在亂講大話。
你這種"萬古之丟臉"說法,真是有目共賞。

(爽) (爽) (爽) (挖鼻孔) (挖鼻孔) (挖鼻孔)
好笑 要別人回去古代跟張橫比的是你ㄟ
我只好隨便去天文台撿個小弟去演穿越劇 狠狠打臉張橫啦 (爽) (爽)

哇 我發覺 豈止幾千年進展"萬古如長夜"... 有些中國人的腦袋更是"萬古如長夜"啊 (遠目) (萬年奸臣)
回覆文章

回到「★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