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始見《傷寒卒病論》之名

歡迎大家來聊天,這裡不討論健保,大家放輕鬆,什麼都可以談,都可以來聊聊,但是政治相關文章不要在這裡談!

版主: 版主006

回覆文章
medicchi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12, 2011 3:37 pm

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始見《傷寒卒病論》之名

文章 medicchi »

今人皆以為仲景為後漢時人,又以為華佗乃三國時人。然考諸史籍,華佗、仲景乃同世之人也,且華佗當年長於仲景。
今知華佗者,多自《三國演義》關雲長刮骨療毒之說。關雲長刮骨療毒,史或實有其事,然當其時也,華佗已卒,此說當為羅貫中張冠李戴之演繹耳。
世人皆以關雲長為三國時人,故乃知華佗亦當為三國時人也。
華佗、仲景二人,年相若也。其生平事跡多在建安年間。言此二人為後漢時人,自是不謬;若言其為三國時人,則亦無不可也。
晉人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乃載仲景診王粲隱疾之軼事:
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余,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
較之關雲長刮骨療毒,此事亦幾近傳奇,然《三國演義》不錄此事,故後人幾不知之也。
仲景之名見於正史,當始自《隋書》。
《隋書·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經籍三·子》載:
《張仲景方》十五卷。仲景,后漢人。梁有《黃素藥方》二十五卷,亡。
……
梁有《張仲景辨傷寒》十卷,《療傷寒身驗方》、《徐文伯辨傷寒》各一卷,《傷寒總要》二卷,《支法存申蘇方》五卷,《王叔和論病》六卷,《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徐叔響、談道述、徐悅體療雜病疾源》三卷,《甘浚之癰疽部黨雜病疾源》三卷,《府藏要》三卷,亡。
……
《張仲景療婦人方》二卷。

《隋書》涉及仲景之書者四:一曰《張仲景方》十五卷、一曰《張仲景辨傷寒》十卷、一曰《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一曰《張仲景療婦人方》二卷。
《張仲景辨傷寒》或為後世之《傷寒論》,然未見《傷寒論》之名也。
《傷寒論》之名見於史,當始自宋人王溥所撰之《唐會要》。
《唐會要·卷八十二·醫術》載:
乾元元年二月五日制。自今已后,有以醫術入仕者,同明經例處分。至三年正月十日。右金吾長史王淑奏:醫術請同明法選人。自今已后,各試醫經方術策十道、《本草》二道、《脈經》二道、《素問》十道、《張仲景傷寒論》二道、諸雜經方義二道,通七以上留。
由是乃知,唐代以醫術入仕者,需試以醫學典籍,《張仲景傷寒論》為其中之一。
至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始見《傷寒卒病論》之名。
《新唐書·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九·藝文三》載:
王叔和《張仲景藥方》十五卷。又《傷寒卒病論》十卷。
王溥卒後二十餘載,歐陽修始誕。《唐會要》成書於宋太祖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新唐書》成書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即公元1060年。故《唐會要》成書遠早於《新唐書》。由是推知:《張仲景傷寒論》之名,乃早於《傷寒卒病論》之名而見於史籍也。
gary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17285
註冊時間: 週日 11月 04, 2007 5:19 pm

Re: 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始見《傷寒卒病論》之名

文章 gary »

(GOODJOB) (GOODJOB) (GOODJOB)
TCM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708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8, 2007 12:36 am

Re: 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始見《傷寒卒病論》之名

文章 TCM »

medicchi 寫:據錢超塵先生考證,今本《傷寒雜病論》中之《張仲景原序》不完全是張仲景撰寫的,有後人沾益的部分。
錢先生說:
“下面從校勘的角度,舉例說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校勘和研究《傷寒論》上的主要意義與眾多啟發。
……
宋本《傷寒論》張仲景自序有‘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至‘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一大段文字。凡220字,是張仲景親筆所寫嗎?考《千金要方》卷一孫思邈《千金要方序》引張仲景《傷寒論自序》首先標以‘張仲景曰’四字,而在卷一《治病略例》一段引‘夫天布五行,以植萬類’一大段文字時,則絕不提‘張仲景’三字,可證當時孫思邈所讀到的《傷寒論序》僅至‘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而止;從‘夫天布五行’起至‘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在唐初尚未屬張仲景之名。我們從日本《康平本傷寒論》中也可以找到佐證。《康平本傷寒論》張仲景自序恰至‘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而終。而從‘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起至‘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凡220字,皆較仲景自序低兩格抄寫,以示與仲景序有別。由此可證,‘夫天布五行’句之下220字,亦非仲景語,而出於後人沾益。”(錢超塵《千金翼方詮譯·後記·第三章卷九卷十校後餘語》.學苑出版社,1995年版)
錢先生說:
“《傷寒論•序》中的兩段文字非為張仲景自撰,乃出於後人之手。《傷寒論•序》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一十六卷。’從‘撰用’至‘《平脈辨證》’計二十三字,以及《傷寒論•序》‘夫天布五行’至‘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非張仲景所自撰,而為後人所增入。”(馮世綸《解讀伊尹湯液經•第三篇錢超塵<仲景論廣伊尹湯液考>》學苑出版社,2009年版)
medicchi 寫:楊紹伊先生于民國三十七年(1948)撰寫了有關《傷寒雜病論》經方的考證專著,認為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保存了《伊尹湯液經》的全部內容。楊先生通過經學考證、醫理探討,自認為輯復了商代伊尹所著的《湯液經》,故將該書命名為《伊尹湯液經》。……

值得稱讚者,作者以深厚的經學功底考證今傳本《傷寒論》中張仲景原序的真偽,即以“的是建安”、“均屬晉音”,用“滴血驗之”方法,證實“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二十三字為晉太醫令王叔和加入,為經方學術師承脈絡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考證資料。

楊紹伊先生考證今傳本《傷寒論》不是張仲景一人創作編寫,張仲景非《傷寒論》的創作者,而是《湯液經》的傳經大師。在編排條文時,他判斷出哪些是商伊尹《湯液經》原文、哪些是後漢張仲景論廣、哪些是西晉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即張仲景弟子整理其師的遺留論述),為研究經方發展史、《傷寒雜病論》成書、六經辨證論治體系的形成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馮世綸《解讀伊尹湯液經•前言》)
medicchi 寫:今人皆以為仲景為後漢時人,又以為華佗乃三國時人。然考諸史籍,華佗、仲景乃同世之人也,且華佗當年長於仲景。
今知華佗者,多自《三國演義》關雲長刮骨療毒之說。關雲長刮骨療毒,史或實有其事,然當其時也,華佗已卒,此說當為羅貫中張冠李戴之演繹耳。
世人皆以關雲長為三國時人,故乃知華佗亦當為三國時人也。
華佗、仲景二人,年相若也。其生平事跡多在建安年間。言此二人為後漢時人,自是不謬;若言其為三國時人,則亦無不可也。
晉人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乃載仲景診王粲隱疾之軼事:
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余,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
較之關雲長刮骨療毒,此事亦幾近傳奇,然《三國演義》不錄此事,故後人幾不知之也。
仲景之名見於正史,當始自《隋書》。
《隋書·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經籍三·子》載:
《張仲景方》十五卷。仲景,后漢人。梁有《黃素藥方》二十五卷,亡。
……
梁有《張仲景辨傷寒》十卷,《療傷寒身驗方》、《徐文伯辨傷寒》各一卷,《傷寒總要》二卷,《支法存申蘇方》五卷,《王叔和論病》六卷,《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徐叔響、談道述、徐悅體療雜病疾源》三卷,《甘浚之癰疽部黨雜病疾源》三卷,《府藏要》三卷,亡。
……
《張仲景療婦人方》二卷。

《隋書》涉及仲景之書者四:一曰《張仲景方》十五卷、一曰《張仲景辨傷寒》十卷、一曰《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一曰《張仲景療婦人方》二卷。
《張仲景辨傷寒》或為後世之《傷寒論》,然未見《傷寒論》之名也。
《傷寒論》之名見於史,當始自宋人王溥所撰之《唐會要》。
《唐會要·卷八十二·醫術》載:
乾元元年二月五日制。自今已后,有以醫術入仕者,同明經例處分。至三年正月十日。右金吾長史王淑奏:醫術請同明法選人。自今已后,各試醫經方術策十道、《本草》二道、《脈經》二道、《素問》十道、《張仲景傷寒論》二道、諸雜經方義二道,通七以上留。
由是乃知,唐代以醫術入仕者,需試以醫學典籍,《張仲景傷寒論》為其中之一。
至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始見《傷寒卒病論》之名。
《新唐書·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九·藝文三》載:
王叔和《張仲景藥方》十五卷。又《傷寒卒病論》十卷。
王溥卒後二十餘載,歐陽修始誕。《唐會要》成書於宋太祖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新唐書》成書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即公元1060年。故《唐會要》成書遠早於《新唐書》。由是推知:《張仲景傷寒論》之名,乃早於《傷寒卒病論》之名而見於史籍也。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343993815
基礎概論 17:《傷寒論》成書甚晚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344004284
基礎概論 18:宋代之後的拱聖人造神運動惡搞《傷寒論》,造成後代看不懂《傷寒論》


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344039025
基礎概論 19:日醫吉益東洞率先西化中醫,後代起而仿效,造成今日中醫的全面沒落


馮世倫係胡希恕之弟子
回覆文章

回到「★ 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就是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