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569395.shtml【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黃玉芳/特稿】
2011.09.04 03:16 pm
衛生署拋出風向球,表示有意修法,讓愛滋感染者也能夠捐贈器官給一般人,還說要禁用巴拉刈防制自殺。兩項政策前者考驗台灣社會接受度,後者更讓人有頭痛醫頭的感覺,不禁讓人懷疑政府政策擬訂過程的嚴謹度何在。
雖然醫界言之鑿鑿,
愛滋病是慢性病,在藥物治療下可以存活,但國外的愛滋器官移植先例,是感染者捐贈給感染者。若要將感染者器官捐贈給未感染者,不僅考驗一般民眾的接受度,受贈者存活後,與另一半的親密行為如何拿捏?尤其,在現今社會對愛滋感染者仍有誤解的大環境下,受贈者延命後,面對外界眼光、自己和家人的調適,術後衍生的問題恐怕不小,種種質疑不禁讓人懷疑政策的成熟度,並非學理可行與國外有先例,就能適用在台灣。
另外,衛生署想要禁用巴拉刈,或降低巴拉刈濃度來防制自殺,更讓人有頭痛醫頭之感。自殺防制在於政府與民間點、線、面的密切合作,織成一張緊密的聯絡網,並加強通報與社會關懷,讓想要以自殺解決問題的人,有可以溝通及尋求協助的管道,否則,自殺方式百百種,衛生署難道可以全面禁用?
【2011/09/04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