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文 ]台大急診部的春天(林芳郁) <<=>> (論點可與謝某做對照)(林芳郁)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wowowo
註冊會員
註冊會員
文章: 53
註冊時間: 週一 7月 04, 2011 9:47 pm

[ 舊文 ]台大急診部的春天(林芳郁) <<=>> (論點可與謝某做對照)(林芳郁)

文章 wowowo »

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 ... 4&number=1

台大醫院急診部的春天
被送進急診已經夠不幸了,如果再碰到急診部亂哄哄,來為你看診的竟是菜鳥醫生……,你真的只能無語問蒼天。台大急診部經過幾年有計劃的改善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文/吳琬瑜
2003年3月 Cheers雜誌


 晚上的台大醫院急診部總是特別不平靜。 2月19日晚上8點55分,救護車送來一個對急診醫師最具挑戰性的病患。81歲患有高血壓的何老先生,意外跌倒,導致嚴重腦出血。家屬先送到其他醫院急救,沒有效果,進入台大醫院的急診部重症病房,呼吸、心跳都已經停止,無生命跡象。
 

當晚值班的急診總醫師陳泰榕,實施CPR心肺復甦急救後,心跳回復了,但是仍然沒有呼吸。
二個小時過去了,何老先生的心跳監視器一聲又一聲地響著,醫師開始和家屬討論如何處理病人的下一步。「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回天乏術,不過家屬希望送到加護病房,觀察到明天早上,」當晚總指揮的主治醫師馬惠明說。 11點30分,何老先生被送往加護病房。家屬從第二代中年夫妻到第三代的子孫都趕來探視最後一面。


台大醫院的重擔
 

這樣生死交關的台大急診部,看診超量。去年到台大醫院急診的病患,高達11萬7千人,僅次馬偕醫院。為250人設計的新空間,在過年期間,除夕、初一、初二每天湧入600人以上,空間永遠不夠。 台大醫院的病人也是病情最嚴重的病人。像何老先生這樣的重症病患,佔就醫人數的8%,是全國最高的比例。
 

統計資料顯示,每100個病人到台大急診,大概有73人可以回家,有14人要住院,有10人是要暫留等住院,意思就是有四分之一的病人到台大醫院都無法在處理之後回家,都是非要住院的病人。
以當天晚上為例,急診部的重症病房幾乎全滿,除了第一床的何老先生,第二床是患有心臟病的91歲老先生,因為肺炎導致心臟病發作。
 


陳泰榕總醫師正在為他插中央靜脈導管,為的是測量心臟內的充填壓,以便精確補充心臟的水分,來調節血壓。可是痛苦的病人不斷抗拒,插管花了一段時間。老人的哀號聲伴著家屬的哄騙安慰,「你不要叫,馬上就好了,沒有做什麼,要讓你好好睡啦。」
 



除此以外,重症區的外科手術急救室也沒空著,正由穿著綠色手術服的外科醫生進行外傷病患的急救。雖然整個急診重症區病人全滿、電話聲此起彼落,可是環繞著中央行政區的八床穩密的空間,井然有序。每個房間都像小型的加護病房,配備呼吸器、電擊器、監視器,可以監視心電圖、血壓。
整個重症區忙碌緊張卻安靜有序。這和2001年1月改建之前的台大急診部有天壤之別。 改建之前的急診部是全台大醫院最混亂糟糕的地方。



臨時的急難收容所
 一位記者印象深刻,2年前,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症的父親,在家跌倒大量出血,送到台大急診部。因為沒有病床,被安置在走道。當天她心亂如麻,可是急診部的慌亂更是令她心驚:車禍流血的病人、驚聲尖叫的幼兒、自殺未遂暫留的年輕女孩,全都擠在大廳。內科外科小兒科病人,輕症重症急性的病人,都沒有分類。醫師經常找不到病人,護士就會在臨時的推床中大喊病人名字。
 

面對生死交關的父親,身為家屬的她經常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醫生什麼時候會來?進行抽血檢驗、輸送紅血球、白血球的治療過程,不但要注意護士的叫喚,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在吵雜的環境一直從下午五點持續到半夜四點,才算暫時安定父親的病情。「我覺得我不是到台灣最一流的醫院,彷彿身在第三世界的臨時急難收容所,」她回憶著半夜四點離開昏黃徐州路時的疲憊心情。


急診部的改革
 
急診部的脫胎換骨,讓許多人感受不同。教育部人事室專門委員陳長德表示,「我的太太常去台大急診,可是以前感覺很糟,有一次一個菜鳥醫生還拿著書開藥單,嚇死我了。現在環境改善,也有比較資深醫生在現場,改變真的很多。」 台大急診部的改革從6年前開始。
 


53歲的台大醫院副院長、心臟外科教授林芳郁,說話慢條斯理、看似靦腆的笑容,在協調溝通的柔性身段下,卻難掩做事的企圖心與毅力。 6年前接手急診部,四年前升任副院長的他,如何在傳統醫學領域的嚴密分權下,帶領團隊為弱勢的急診部尋找尊嚴? 6年前台大外科部主任在電話中告訴林芳郁,「我命令你來接急診部主任。」
 


林芳郁第一次巡視急診部時,深受刺激。他在電梯裡面遇到一位醫院的阿嫂對他說,「林教授聽說你要接急診部,你要好好的做,急診部有夠爛。」 當時急診部好像是全台大醫院最爛的地方,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都放在哪裡。一群痛苦的人擠在狹窄的空間。台大其他地方,不論是門診及病房都光鮮亮麗。


為什麼沒有一個醫生有笑容
 

接著是對所有急診部的同仁說話時,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沒有自信的團隊。林芳郁記得:在急診部的護理人員,有一半以上想跑,對急診部沒有信心;也沒有看到一個醫生、護士有笑容。
 


他對大家說,上任之後的願望是: 第一、所有在這裡工作的人非常快樂。 第二、病人與家屬也會快樂。 達到這樣的理想就是我們的目標。「讓大家有榮譽心(proud of my department),不會別人問你『在哪裡工作時?』只會說在台大醫院服務,不敢說在急診部工作,」林芳郁說。

什麼會這樣呢?最無助求救的病患,從不知道急診部的醫生是整個醫院最挫折與沒有成就感的團隊?
 



第一、當時台大急診部空間狹窄。早期設計是容納一天50至100人的急診空間,結果每天大約是150至200人。超出一倍的負擔,病人被擺在房間與房間之間的走廊,醫生護士每天面對病人的抱怨甚至挨罵。
 


第二、沒有自信。急診醫生沒有自己的專業,沒有特色贏過其他科。傳統醫學科的醫生,主導了整個急診部的教學與實際運作,急診醫生只能乖乖聽話,講不出自己的專業特色。
 



急診部的主治醫生都躲在辦公室裡面,各科的住院醫師派駐到急診,自己解決、自己決定,發生事情也是找所屬科別的主治醫生。「傳統科的教授一說話,急診的主治醫生不敢吭氣反駁。變得整個急診部越來越沒有自信,」林芳郁說。 當時林芳郁的左右手、今天急診部主任陳文鍾指出,當時和林芳郁有個心願,要把台大急診部改造成國內最好的急診醫學部。


建立主體性
 



第一步就是建立急診醫學專科。1997年,前衛生署長詹啟賢也認為急診醫療是改善臺灣醫療品質的重要關鍵,所以在急診醫學界跟衛生署的努力之下,在6年前成立急診醫學專科,臺灣大學醫學院成立了臺灣第一個急診醫學科。
 





急診醫學科正式成為一個專業領域,開始培養醫生持續投入,成為專業的急診醫師。「你想想看,為什麼高血壓十幾年、胃潰瘍十幾年的病人,需要到門診看大教授,可是當他心臟病發作或是大吐血的時候,看他的第一個醫生卻是實習醫生?」馬惠明主治醫師說,急診部應讓受過橫向跨越內、外、婦、兒科訓練的醫生,在第一時間能夠搶救病人生命、降低失能、減少痛苦。急診醫學科也是一個國外醫學界的發展趨勢。




第二步是說服院方,改變急診醫學部的經營模式。傳統急診醫學部的運作方式就像「各科的派出所」,由各科派人到急診看診。不但派來的醫師比較資淺,而且只待一個月就走掉,都是過客心態,很難維持穩定的品質。「你想打工仔,很難把事情做好吧?」陳文鍾說。



 6年前,急診部的醫生七成是由各科支援的住院醫生,沒有主治醫生。現在剛好相反,八成是急診醫學科的主治醫師,外面來支援的只有10幾個人。
 


不過,中間林芳郁和陳文鍾歷經許多困難。 第一年獨立招收住院醫生時,兩人在台大醫院階級嚴明、重視年資的文化中,放下身段,擺桌邀請所有七年級實習醫生吃飯,告訴他們急診部有多好?未來發展無可限量?請各位實習醫生「捧場」加入急診醫學科。結果30個實習醫生只加入了3個。
 



「那一年一班140人,只有我和一位女醫生選擇急診部,」白色醫袍下,穿著短裙的時髦總醫師連琬清說。87年畢業的她,那一年剛好遇上急診部獨立招生,剛好自己是公費生、加上導師是林芳郁教授,就選擇在急診部當住院醫生。
 


6年後,申請急診部的實習醫生大增。「對不起喔,我們現在的錄取率很低喔,」48歲的急診部主任陳文鍾笑著說,急診部要的是「苦幹能幹、敢戰能戰」的醫生。
 



而選擇來急診部的醫師,個性也比較鮮明,通常個性比較急,喜歡立竿見影的治療。髮型現代、穿著時尚的主治醫師馬惠明說,「我喜歡急診的工作形態和挑戰性。不喜歡一件事作好幾個小時,所以不適合需要很多耐心的內科或是開很久的刀。急診的救護可以立竿見影,比較有成就感。」馬惠明當年在急診的發展很渾沌不明的時候,選擇成為台大醫院第一位急診醫學科的總醫師,他說,「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一個別人認為很差的環境,才有你發揮的空間。」



急診醫師也熬出天。61年次的總醫師許瓊元指出,現在急診是一個專業,而且各大醫院都缺乏急診專業的醫師,相較於傳統醫科的供過於求,急診專業的醫師通常會有比較好的待遇。例如內科醫師牌照已經發到六千多號,急診醫師牌照還不到一千人。以台北市區的醫院,急診醫學部的主治醫師月薪可以有20萬,新陳代謝科的主治醫師可能是12萬。




主治醫生第一線服務
 
雖然急診醫師的人才投入逐漸順暢,但是整體提升服務品質,卻也歷經多年的改善。 6年前,林芳郁上任急診醫學部主任的那一年,到新加坡參加第一屆亞洲急診醫學會議,參觀「新加坡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令他汗顏。雖然台大醫院研究比他們好,制度卻比他們差。新加坡醫院急診部窗明几淨、井然有序。急診人數一天500人,運作輕鬆。當時台大急診人數一天250人左右,已經像是一個戰場。
 



為了提升服務品質。林芳郁挑選5名優良護士,一個人費用9,900元,送他們去新加坡玩三天兩夜。但是規定有一天要去看新加坡醫院的急診部,第二年再派十幾位,讓護士也知道如何作高標準的服務。 在所有的公立醫院中,台大是第一個要求所有的主治醫師值班,第一線看急診的醫院。先是星期一、三、五的全天,後來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全天,最後是每天都要輪班。
 


「台大是重視倫理的地方,我是他們師兄、師傅的輩分,他們就會聽你,」林芳郁以身作則一個月也下來輪班一次。 每一位急診醫師也積極發展專業領域。先由七、八個種子部隊開始投入,包括還有原來專攻心律不整治療、現任急診部主任陳文鍾,研究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的馬惠明、研究災難醫學的石富元、外科學及創傷學的陳石池、內科及臨床毒物學的方震中、內科及消化道介入治療的王秀伯、醫學管理的石崇良。 他們從醫院走入社會。包括到院前救護、國家災難救護、生化的防護、重症的運輸等專業領域。


積極發展特色
 
林芳郁指出,有什麼事情是其他醫科不能作?急診部可以和傳統的外科、內科平起平坐?就是「到院前救護」——醫生跟著救護車到第一線急救病人。從119到急診部的治療,從病人生病到醫院中間,是急診醫師的責任。
 

急診部的醫生也不斷到新加坡、美國發表急診及災難醫學的文章,建立沒有人可以取代的專業信心。 雖然台大急診部有明顯的改善,但是台大急診醫師普遍都還有一個未完成的心願,就是病人的轉入院制度,可以更符合病人的需求。由於台大醫院的病房都是由各科掌管,急診醫師沒有開床的權力,即使急診醫生判定病人需要住院,還是必須由各科才能決定是否要收這個病人。因此照顧第一線重症病患的急診部醫師,覺得改革仍未完成。
 

「急診部希望能夠有決定權,不過我們現在是有進有退,和其他科別協調。但是希望大家盡量能為病人著想,而不從病房的週轉率或是各科希望自己選擇病人為出發點,」一位年輕的醫師謙虛地說急診部仍然不夠好,急診空間的改進比不上病患的成長的速度,她勇敢地說,「行政的流程更需要打破台大各自分權的架構。」 台大急診部時鐘的指針超過十二點,夜漸深,可是病人仍陸續進來,年輕的醫師一邊忙碌,一邊勇敢地說出對急診醫學部、對自己的願望。
最後由 wowowo 於 週五 7月 22, 2011 10:34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頭像
mowball
副院長級
副院長級
文章: 11512
註冊時間: 週日 8月 24, 2008 11:24 pm
表達感謝: 9 次
擁有感謝: 18 次

Re: [舊聞]台大急診部的春天(林芳郁)

文章 mowball »

以前急診室不平靜 是病人很多

現在不僅病人很多 還加上醫護被毆

前任署長還大言拚公義??

好人被打是公義?? (吐)
頭像
鳴人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3351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11, 2007 10:04 am
來自: 木葉忍者村
擁有感謝: 1 次

Re: [舊聞]台大急診部的春天(林芳郁)

文章 鳴人 »

mowball 寫:以前急診室不平靜 是病人很多

現在不僅病人很多 還加上醫護被毆

前任署長還大言拚公義??

好人被打是公義?? (吐)
就左派紅衛兵羊的觀點
黑五類被打死,只是剛好而已....
卡卡西老師說:
果然是意外性第一的忍者啊!
頭像
squeak
CR
CR
文章: 783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23, 2010 4:06 pm
來自: 國境之南

Re: [ 舊文 ]台大急診部的春天(林芳郁) <<=>> (論點可與謝某做對照)

文章 squeak »

照這篇文章所言歷史,目前台大急診中,馬兄早已是急診的主力,最瞭解急診的甘苦,看到謝大老的文章應會跳腳。 (爽)
回覆文章

回到「衛生署長」